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大家交流
    

大家交流

潍县九街十八巷 如今能否寄乡愁

发布日期:2017-01-23 浏览次数:1863



这些老街现状各不相同,有关学者呼吁保护好城市的历史文化符号

七楼八阁九街十八巷,曾几何时,星罗棋布的老潍县老街老巷,承载着几辈人的记忆,并以其独有的历史印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无奈时代变迁,原汁原味的老街老巷逐渐消失踪影,那些年的那些故事最终成为了这座城市里老一辈人脑海中抹不去的回忆。3月4日、5日、6日,记者连续三天走访了城区的大街小巷,寻找这座城市记忆中的老街老巷,倾听老街老巷里鲜为人知的故事。

image005.jpg

image007.jpg

城隍庙街和金巷子街之间保留的老建筑

image009.jpg  image011.jpg

为纪念状元胡同建起的状元亭            松园子街3号的深宅大院

image013.jpg

现在的布政司街已看不到老街的影子

布政司街

街名由来可追溯到明朝

布政司街,单听这名字,便知道这条街由来已久。从潍城区东风西街与向阳路交叉口往南,再往西转进一条仅容一辆车通行的小街,来往的路人说,这就是布政司街。五颜六色的幼儿园围墙,大大小小的门头商店,如果不是巷子尽头蓝色路牌上的“布政司街”四个大字,记者很难想象这条街已年岁悠长。

追寻布政司街的故事并不是易事。,不少老人正在布政司街上晒太阳,问及布政司街的“前世今生”,不少老人告诉记者,他们是最近几年刚搬到这里的,曾经居住在这里地地道道的老潍县人多数早已离开。

“这条街一直叫这个名字。20多年前,这里并不是楼房,而是一排排小平房。上世纪90年代拆迁,布政司街的名字虽然保留了下来,却早已不再是原来的模样。”住在布政司小区84岁的李玉清还记得20多年前的布政司街,当时的布政司街是一条并不宽敞的小街,沿路的平房用的是灰色砖瓦,平房有屋有院,色调是灰色和青色的。

潍城区城关街道芙蓉街社区党委书记李华的办公桌上摆放着布政司街的一些资料,这条位于老潍县城中心位置的老街,应是在老潍县建城以后就有了。其名字的由来要追溯到明朝,明初沿用元朝的行省制,并将行省制改为“承宣布政使司”,所以当时的山东省称为“山东布政使司”。

李华说,她是2007年来到芙蓉街社区的,对于辖区的老街老巷,她也曾试图去了解,但是知道的老人已不多,只是听说布政司街上曾经有不少名门大户和豪华的明清古建筑。潍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张家本支张云衢,清代历史名人陈介眉,潍县工商界人士、致新商店经理谭筱斋,潍县民主人士王振论,都曾在此居住。路北大院是明代布政司署所在地,民国年间为邮政局、青年中学、潍坊三中分院,街头有著名的双小庙等。

“除了布政司街,我们辖区的芙蓉街、水巷子也都是潍县城的老街。”李华说,她从附近养老院的一位老人那里听说了芙蓉街的由来。明朝时,这条街上有一座刘氏家庙,庙里有一棵大芙蓉树人人喜爱,因此称此街为芙蓉街。直到现在,芙蓉街两侧还种着不少芙蓉树,花开时美不胜收。至于与芙蓉街相交的水巷子,其名字由来则是因为每逢雨季来临,雨水会沿此巷向西分流。

城隍庙街

街边青砖房大多消失了

“快看快看,这里还有那个年代的老房子。”上午,来自内蒙古的徐金奎和朱兆坤夫妇正在城隍庙街处寻觅着老潍县的味道,他们直感叹变化太大。

徐金奎祖籍安丘,从小生活在内蒙古,30年前,他和妻子结婚时曾回来过,两人去了十笏园、城隍庙,这里留下了他们最美好的记忆。如今,他们再次回到这个地方,想找找过去的回忆。

“记得30年前,我曾在十笏园爬过一个假山。我爬到假山上后,他一直说危险让我下来。刚刚又去十笏园,变化太大了,那座假山怎么也没找到。”朱兆坤边说边看着旁边的丈夫,30年前的那一幕仿佛就在眼前。

“我们当时也来城隍庙看了一下,记得那时候的老街两侧有石板,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徐金奎努力回忆着30年前城隍庙街的模样。当看到城隍庙旧址处还有几栋没有拆掉的老房子,老两口高兴坏了,赶紧拿出手机往老房子走去,用手机拍下了那承载着他们回忆、如今有些坍圮的房屋。

在徐金奎的记忆里,30年前的老街两侧,基本上都是这样的青砖房,翘起的屋檐宁静而优雅。

老房子以南是城隍庙街,以北便是金巷子街。金巷子街还有一个更富历史气息的名字——“八支旗杆底”。60岁的城隍庙小区居民李淑珍告诉记者,金巷子街最初是一条土路,路边是平房。上世纪90年代,平房被拆,金巷子街的名字虽然没有改,却已经面目全非。

潍坊文史学家于家干告诉记者,金巷子街的由来要从一个叫陈尚志的人说起。陈尚志是潍县望族陈大观第十二世孙,天资聪颖,为人厚道,靠经商发家。他好善乐施,积极支持县令郑板桥办学、修城、赈灾。他将北门大街以东地带建起了大片房子,形成了一条小街,为说明这里是陈家发迹的金盆宝地,便起名为“金巷子”。陈尚志的后代陈凤翰等人发愤攻读,科甲蝉联,名声显赫,相继在门前立起了八支旗杆。对于这“八支旗杆”有多种说法,主要是振兴桑梓学风,炫耀“学而优则仕”的理论。

对于那时候的人物和历史,大都已经无从得知。即便是住在此处的老人,也只能说说此处住过大户人家,至于大户人家是谁,有着怎样的故事,老人基本说不上来。

状元胡同

状元亭成地标性建筑

说起老街老巷,老潍县人不得不提的还要数状元胡同。状元胡同位于现在的潍城区南关街道西南关社区。

在清朝光绪年间,老潍县西南关新巷子里在28年间竟然出了两名状元。一条名不见经传的小胡同里两人考中状元,这在我国长达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史上,也是不曾有过的奇迹。状元胡同由此闻名遐迩。

下午,记者在西南关社区居民的指引下,试图寻找状元胡同的踪影,但那时的一切早已成为如今大众化的楼宇小巷。一座状元亭、一尊石碑是人们对这条胡同唯一的纪念。如有外人来此处寻觅状元胡同的踪影,附近的居民便会将来者引导到状元亭和石碑处。

记者在现场看到,石碑为打开的书状,左侧书页上记载的是状元曹鸿勋的事迹资料,右侧书页上则是另一位状元王寿彭的资料。根据石碑的记载,曹鸿勋是在光绪二年(1876年)中的状元,还主持打出了我国第一口油井,是中国石油工业的创始人。王寿彭则是在1903年中的状元,曾任山东省教育厅厅长兼山东大学校长。

潍城区颐园小区居民宋连义对状元胡同有着深刻的印象,年少的他曾在附近居住。宋连义说,其实最初的状元胡同就是一条很窄的土巷子,没有什么特点,但却凭借着两位状元而声名远播。

潍坊的状元胡同作为本地观光旅游的景点一直保留到上世纪90年代初,后来由于旧城改造而被拆毁,使这一重要的历史文物荡然无存,令人遗憾和惋惜。

2006年,市政府准备投巨资改建爱国路,“五道庙步行商业街”示意图公示后,热心于文化遗产保护并对状元胡同有着深厚情感的陈汉文、于家干、宋连义等6位老人“联名上书”相关部门,建议对状元胡同进行保护,把独特的文化遗产保留下来。之后,便出现了如今的状元亭和石碑,成为状元胡同历史传奇的标志性建筑。

据了解,为了守住这份老潍县的殊荣,我市一位赵姓市民还成功将“状元胡同”四个字进行了商标注册,以别样的方式留住这里的故事。

松园子街

数百年老建筑保存较好

相比一些曾经名噪一时的老街,深居小区内部的松园子街算是当前保存得相对较好的老街。暖暖的阳光洒在潍城区潍州社区那残留的古建筑上,在周围现代化高楼大厦的映衬下,松园子街的这片老房子显得有些落寞。屋顶上峭立着的枯草、夕阳下脱落的墙皮和倒塌的院墙,更是告诉人们此处的悠悠岁月。

今年63岁的袁洪群从小就生活在这里,昔日该街聚居的人群中,有潍县籍的朝廷重臣、本埠名士、商界精英以及寻常百姓。房屋多以明清时代的中国传统建筑为主,甲第连云,世代相袭。曾经居住在此的袁洪群一家也算是条件不错的大户人家,五间大厅房里装载着他兄弟姐妹九人的喜怒哀乐。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他曾经居住过的房子如今只剩回忆,大姐已经90岁,他也已经60多岁。

“松园子街和郭宅街紧靠着,听老一辈说,我们那时候住的老房子是郭家的一个祠堂,前后院、东西厢房,四梁八柱的古建筑构架,门口还有秦琼等的大石像。”袁洪群说,郭氏在当时是潍县的豪绅大族。据相关史书记载,郭尚友是明代户部尚书,郭芸亭是乾隆五十五年的钦赐翰林院检讨,郭一璐是饶州知府,郭宅街“甲第连云”,可见其房屋之多,其势之雄。

“那时候的郭宅街也是有明显分层的,郭宅街中段以西是穷人家的小房子,以东则是军分区的两层小楼。”袁洪群说,可惜郭宅街上再无古宅,成为如今商业气息浓厚的小吃一条街。

潍州社区党委书记韩双梅告诉记者,1988年她来到这里时,老宅还没有被拆,她曾顺着木头台阶登上那座两层的小楼。“古装电视剧里的客栈都是那样的楼,顺着木头台阶上去后东西两侧都是屋子。”韩双梅说介绍,松园子街曾住过不少名人,1号院曾是郭雨若(恩霖)宅,他是上世纪30年代潍县四大家族郭氏一族的代表人物之一。2号院为郭兰村故居,郭兰村是潍坊工艺美术界的一代宗师,对潍坊的绘画、嵌银、风筝、刺绣等工艺发展都有显著贡献。3号院即张俊卿宅,张俊卿是著名的工商界人士。

袁洪群说,这周围除了郭宅街和松园子街这两条老街外,还有棋盘街和预备仓街。棋盘街在潍洲剧场东邻,因短、宽形似棋盘被叫做棋盘街,南北走向,约50米长。预备仓街在今城关派出所附近,因为当时县衙在此设国粮仓库三座而得名。

九曲巷

不少年轻人没听说过

布政司街、芙蓉街、水巷子、胡家牌坊街等还保留着原来的名字是幸运的,松园子街和城隍庙街还能保留几栋老建筑、状元胡同能以别样的方式纪念是难得的,因为九曲巷、鱼市街等老街老巷早已不见踪影,甚至连名字都已经无从寻觅。

家住奎文区四平佳园小区的郭琦今年63岁了,对于九曲巷,他有着难忘的情结。“小时候最喜欢和小伙伴们去的地方就是那里了。小巷子有九道弯,三个出口,里面还有一口大铁钟,我每次去必须要敲的。”郭琦说,九曲巷是名副其实的九曲十八弯,不熟悉的人进去后往往迷路,据老一辈人说,当年连日本鬼子都不敢进去。

问及九曲巷的旧址,郭琦指着西侧的一片楼房和正在施工的工地说,那里就是曾经的九曲巷,如今早已高楼林立,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九曲巷了。

和九曲巷一起消失的还有鱼市街等老街老巷。郭琦说,鱼市街是当时卖鱼、虾等海鲜的地方,吆喝声、叫卖声曾经充溢着老街老巷,热闹非凡。

“幽长曲折的通道,古老的青砖,带有青苔的青石板路面,或光亮或斑驳的门板,或新鲜或褪色的楹联,挑担吆喝的小贩,阳光下树荫里或忙碌或怀旧的老人,还有警觉的狗或打盹的猫……我想象中的九曲巷就是这样的。它的花样年华应该属于‘南苏州北潍县’那个年代……”“回忆啊,小时候几乎天天穿通济门走九曲巷,穿绿瓦阁、鱼市街到西四平”“我是李家街八号的,九曲巷东口向北第二个门,整天在里面穿梭,记忆尤深”……打开手机或电脑,输入九曲巷搜索,总能发现不少追忆九曲巷的文章,不少人的脑海里都抹不掉那条古色古香的小巷。

“那是个好地方啊,后来拆除了真是可惜了。”九曲巷还在的时候,袁洪群也经常过去,只是巷子最后还是没能留住,徒留通济门孤零零地矗立在白浪河畔。

下午,记者找到了老人口中的通济门,没有了九曲巷,没有了鱼市街,那古色古香、古朴大方的通济门看上去格外孤独。不时有人从满是积水的门下通过,向门头林立的电子街走去。

措施

修复“九街八巷”留住文化乡愁

据了解,去年,潍城区在潍县古城旧址上组织实施“印象老潍县”项目,放大“四大遗存”、修复棋盘街、布政司街、金巷子街等“九街八巷”,旨在留住城市文化“乡愁”,铭刻“老潍县印象”,推进产业转型,提升城市品质。

“这对于保护我市的老街老巷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于家干说,现在我市的很多老街老巷都已经不复存在,如何能保护住那些仍保留着原来名字的老街老巷,并将已经消失不复存在的老街老巷以文化符号的形式传承下来尤为重要。

“现在一些老街老巷保护面临着不少尴尬。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不少开发商在小区建好后,便换掉原来的老街老巷名字,重新制定能代表自己小区的路名,这是非常不合理的。”于家干说,相关部门可以采取更多的措施,保护好我市这些宝贵的文化符号,保护好现有的老街。能在旧街旧址恢复最初称号的则恢复旧名,对像九曲巷等已经不复存在的老街老巷,则可以以其他形式的文化符号保护下来,比如借鉴一些大城市的经验,以老街老巷的名字建立广场或作为公交车站牌报名点,让老街老巷的人文历史故事以此形式流传下去。

宋连义说,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老街老巷的存在的确面临着不符合时代潮流的尴尬,能不能像状元胡同那样以别样的方式留住文化“乡愁”,让宝贵的历史文化不至于在滚滚时代潮流中消逝,这还需要市民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

观点

历史文化传承离不开老街老巷

布政司街、状元胡同、芙蓉街、鱼市街、北马道、曹家巷、金巷子街……单听这些古意盎然的名字便让人忍不住对老潍县人的故事充满遐想。只是如今大街小巷,早已物是人非。当我们庆幸老街的名字还在时,也禁不住担心它们能否在“大拆大建”“日新月异”中继续顽强地存活下去。潍坊这座城,又会不会从人文古建上离着“古城”的称号越来越远。

我市知名文史学家于家干表示,一座城市是由各种文化元素组成的。老街老巷是一座城多少年历史文化积淀形成的符号,它们的由来或许是因为这座城的人文,比如当地的一些历史文化名人;或许是因为某个区域在一定时期承担的角色,比如这个区域曾经是个知名的市场,那个区域曾经聚集某个行业,它们的存在和延续是一座城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印证和记忆。它们来之不易,保护好它们就保护好了一座城的历史文化符号,使其有力地支撑着这座古城的文化内涵。任天荒地老,一座城市的传统文化却亘古不变,万古千秋。

潍城区颐园小区居民宋连义也表示,何为古城,老街老巷古宅这些人文古建才是最有说服力的,保护好它们,潍坊的古城之名才更有说服力。“它们都是潍坊这座城的文化符号,潍坊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它们。”宋连义说,老街老巷的存在对于后人研究潍坊的历史文化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老潍县是潍坊城市文化的根脉,素有“东莱首邑”、“北海名区”之称,保护老街老巷对于传承历史文化、延续城市文脉、提升城市品质内涵有着重要的意义。

地名办

已在普查统计,将加大保护力度

,记者联系到市地名办。市地名办工作人员表示,我市现在已经在对老街老巷进行梳理和普查统计。下一步,将对我市的老街老巷进行保护。

“近年来,我国非常重视地名文化遗产保护,2013年还专门成立了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来促进全国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该工作人员说,地名是国家重要的历史和文化遗产,联合国和世界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于全面提高地名管理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传承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说起当前我市地名的确定原则,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我市地名的确定没有严格的规则,多体现当地历史文化特色和老百姓的美好愿望。潍坊的老街老巷名字带有历史的印记,是我市一笔宝贵的财富,下一步会加大保护力度,以更好地提升我市的文化品质。

A06A07  /图本报记者  李早花(署名除外)

image01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