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

重庆梁平年画(简介、溯源、工艺、题材和品种、名家、用色、传承)

发布日期:2017-01-27 浏览次数:14277

360百科


梁平年画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属于套色木刻版画。起源于明末,号称"四川三大年画"(绵竹、梁平、夹江)之一。与梁平竹帘、梁山灯戏并称"梁平三绝",曾被誉为川东奇葩,2000年被评为巴渝十大民间艺术之一,2006年被列为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梁平年画 梁平年画

梁平年画是套色木刻版画,号称"四川三大年画"(绵竹、梁平、夹江)之一。梁平年画表现手法浪漫,画面饱满简洁,造型古朴粗犷,神态生动,构图完整,对比强烈,以驱邪纳福、喜庆吉祥、历史故事等为题材,作为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梁平竹帘、梁山灯戏并称"梁平三绝",曾被誉为川东奇葩,2000年被评为巴渝十大民间艺术之一,2006年被列为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梁平年画

性别:年画

国家:中国

时间:2006年

目录:1简介 2溯源 3构图 4工艺 5题材和品种 6名家 7用色 8邮票 9传承

一、简介

梁平年画是套色木刻版画,号称“四川三大年画”(绵竹、梁平、夹江)之一。梁平年画表现手法浪漫,画面饱满简洁,造型古朴粗犷,神态生动,构图完整,对比强烈,以驱邪纳福、喜庆吉祥、历史故事等为题材,作为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梁平竹帘、梁山灯戏并称"梁平三绝",曾被誉为川东奇葩,2000年被评为巴渝十大民间艺术之一,2006年被列为了

梁平年画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 清代,梁平木版年画便已"驰名京省处",畅销东南亚。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又被苏联、美国和法国等地的博物馆收藏,由此蜚声中外。20世纪末,《中国美术全集》、《中国民间美术全集》、《三峡民间艺术》和《民间年画》等大型画册中都收录了传统的梁平木版年画。民国初年,梁平年画已经行销川、陕、鄂、豫、湘、滇、黔数省以及东南亚一带,当时汉口的年画经纪人还把它邮寄到了德国。抗日战争时期,美国盟军在梁平修建飞机场,梁平年画又被施工者和飞行员带往苏、美、法等国,让西洋人士景仰艳羡不已,争相收藏。

二、溯源

梁平年画起源于清初。据《梁平县志》记载:在清康熙年间就已在宜昌、沙市、汉口均设有分庄,产品销往陕西、西南各地及长江流域,盛极一时。民国初年有大约30家,从业人员数百人,年画由单色发展到多版彩色套印,并在此基础上施以手工彩绘,工艺由简单到复杂,品种不断丰富,曾是著名的年画产地。

梁平年画

清代,梁平木版年画便已"驰名京省处",畅销东南亚。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又被苏联、美国和法国等地的博物馆收藏,由此蜚声中外。20世纪末,《中国美术全集》、《中国民间美术全集》、《三峡民间艺术》和《民间年画》等大型画册中都收录了传统的梁平木版年画。

闲披屏市诸先生,官绿榜黄色色新,更有驰名京省处,钩金水甲土门神。" 这首竹枝词,说的就是梁平年画在清朝盛极一时的盛况。民国初年,梁平县有30余家作坊,从业人员数百人。年画由单色发展到多版彩色套印,并在此基础上施以手工彩绘,工艺由简单到复杂,品种不断丰富,成为全国著名的年画产地之一。

1913年到1934年,梁平年画进入鼎盛时期,每年生产数百万幅,除满足当地农民的年货需求外,还远销沙市、宜昌、武汉、汉中、贵阳等地。随着历史的变革,梁平年画逐渐衰落,手工作坊也在1958年就先后停产了。

早在明清时代,该县的屏锦和袁驿两大场镇就拥有二三十家年画手工作坊,各占两场镇街道的一半,称为"半截刷房街",长年生产不同规格的年画。1913年到1934年是梁平年画的鼎盛时期,每年生产数百万幅,除满足当地农民的年货需求外,还利用水陆交通之便,远销沙市、宜昌、武汉、汉中、贵阳等地。据《梁平县志》记载:在清康熙年间就已在宜昌、沙市、汉口均设有分庄,产品销往陕西、西南各地及长江流域,盛极一时。民国初年有大约30家,从业人员数百人,年画由单色发展到多版彩色套印,并在此基础上施以手工彩绘,工艺由简单到复杂,品种不断丰富,曾是著名的年画产地。梁平年画在历史上有过“黄金时代”,但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战乱销售量一度萧条。

三、构图

梁平年画构图饱满简洁,疏与密、虚与实、静与动对称呼应。有的门神画,在两侧下角通常任意增加一至五个小孩,整个画面显得稳重均衡。“英雄无项,美女无肩,文人如钉,武夫如弓”,[2]梁平年画人物造型古雅雍容,神态生动。尤其是门神画人物,尽量夸大头部突出五官、缩短下肢,全身仅三四个头长,显得粗壮结实,稳健剽悍。

梁平年画

画师在给人物开像时,五官的造型别具一格;将两个黑眼珠的中距离拉得很近,似“对对眼”,但两目对视却炯炯有神,使人物形象格外威武;再者,在人物的五官,如眉或眼的上缘,鬓发的内侧部位,均以手绘大笔触墨黑色块,同时又在二者的下缘或外侧,勾出数根平行墨线。这种粗细、疏密错落有致的线、面组合,形成了一种具有立体感的中间色调,对比强烈,富有鲜明的节奏韵律。民间匠师在处理鼻子时,多以一特制的上小下大有如木杵的鼻子轮廓线板,印墨线于面部中央,然后以此为准,逐一画出五官来,之后,在两颊下部抹上两道红色。这是梁平木版年画独具的艺术特色。通常,民间艺人在面部套印肉色或白粉后,于将干未干之际,用笔涂抹两道红色,或干脆以指代笔,蘸以赭红再蘸少许白酒,迅速抹之。这样,脸部的整个画面色彩在强烈对比中仍然能鲜明地跳出来。特别是门神画中,神灵的威严形象被很好的逗趣化、生活化了,喜庆祥和气氛顿增。梁平年画脸部的细致描绘和椭圆腮红处理的生动活泼,与木版印刷的规整形成对比,机智幽默、妙趣横生,在中国民间年画中独树一帜。

四、工艺

梁平年画是水印套色木版画,和其他套色年画还有很大不同。一般的套色年画采取木刻套印线条,画面色彩几乎靠手绘而成(如四川绵竹木版年画等)。而梁平年画除了套印线条,画面的色彩也几乎不用手绘,而是线版加色版,层层套印而成。这已经很接近现代产业化的印刷结构了,更为关键的是,经四川美术学院版画专家多次考察研究,认为用这种手法印制的年画,色彩更加饱满艳丽,艺术效果几乎无与伦比,在年画和版画中都十分罕见。

梁平年画

梁平年画采用本地坚硬的梨木来制作刻版,既有线版,也有色版,套多少种色,就有多少个版。这样的刻板现在已经非常珍贵了,年画传人吴本新曾收藏有几块,都被列为国家二级文物。年画的套印还有很多专业的讲究,最独特的一招就是套印完后的点彩,又叫开脸。这一招常常代着工艺师的独特匠心,例如有的将门神的两个黑眼珠拉近放大,成了俗称的“对对眼”,使人物的双目对视更加炯炯有神,形象格外威武可爱。年画一般有“花笺”、“花纸”、“门画”等,表现最多的是门神类,如《加官晋爵》、《将帅图》、《扬鞭》、《五子登科》、《帅帽》等……总之扎根在民间,难怪当地农村也流传一句谚语:“有鱼有肉不是年,贴上年画才是年。”

梁平木版年画在绘制技法上不仅继承了传统水印木板年画的工艺流程和川派雕刻技术,也吸取了徽派、金陵派的雕版套色技术,还运用西洋绘画中的焦点透视,巧施阴阳(明暗画法),区分远近;其构图饱满简洁,人物夸张变形,色彩对比强烈,动静处理得当,造型古朴粗犷,使人过目难忘。画师描绘出画稿后,刻版工匠用糯米饭捣碾成的浆状物,将画稿完全粘贴在光滑的梨木板上,根据画稿精雕细刻出主要的轮廓线,再根据线版,再刻成各种套色版,一色一版,线条粗细匀齐,清晰、挺拔有张力味。

梁平年画的纸张为产自本地百里槽的白竹手工纸,又名二元纸。制作时先将二元纸蒸二小时,退去脆裂性和缩水性之后,再刷上矾水,将观音土碾磨、调浆沉淀晾干成细粉末,加胶水(由牛皮边脚料熬制)调和均匀平涂于纸面而成。纸质厚实,色泽光洁,又可防止颜色过于渗透。经久耐用,是印制年画的理想用纸。

梁平年画

用色非常讲究,软硬色兼用,匠人有“红配绿,嫩笃笃;红配黄,喜洋洋”的配色口诀。为达到这种浓艳厚重、对比强烈的色彩效果,软色(取自各种染色植物,加粉后浅淡柔和)、硬色(由各类有色矿物质研磨而成,色泽厚重浓郁)兼用,色调分阴阳(冷暖色),主色块与疏密色块适当搭配,在多次套版印制时的叠加和错版下,画面色彩丰富和谐,正符合民间年画“色多不乱,色少不单”的说法。色调分阴阳,阴称冷色,阳称热色,所谓软色,取自各种染色植物,色泽透明纯净,加粉后浅淡柔和。颜料名称有煮红(苏木子)、品绿、槐黄(槐花子)、佛青、黑色(烟子)、朱红、粉红、粉蓝、桔色(黄丹)等。再适当掺胶、矾水、白泥而成。年画用色工艺考究,原料上乘,色彩鲜艳夺目,凝重沉着,保存多年色彩不退。由画师描绘出画稿后,刻版工匠用糯米饭捣碾成的浆状物,将画稿完全粘贴在光滑的梨木板上,根据画稿精雕细刻出主要的轮廓线,再根据线版,再刻成各种套色版,一色一版,线条粗细匀齐,清晰、挺拔有张力。套色水印完成后,和手绘相结合,线条细而不弱,遒劲有力,颇有铁线描意味。梁平年画的品种有水货、托货、清章、花笺四大类,钩金描银,画印结合,色彩艳而不俗,华美富丽,形势活泼,内容多是门神、戏曲故事、神话传说、各种吉祥图案等。

五、题材和品种

题材

梁平年画的题材大体可分三类:

一是门神,主要有《将帅图》、《立刀顿斧》、《加官晋爵》、《扬鞭》、《五子登科》等作品;

二是神话传说,主要有《老鼠嫁女》、《麒麟送子》等作品;

三是戏曲故事,主要有《四郎探母》、《踏伞》、《钟馗嫁妹》等作品。梁平县也生产各种类型的花笺、花纸和门画。

品种

梁平年画

品种有水货、托货、清章、花笺四大类,钩金描银,画印结合,色彩艳而不俗,华美富丽,形势活泼,内容多是门神、戏曲故事、神话传说、各种吉祥图案等。无论是描绘风俗人情,还是民间故事、戏曲神话,都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作品具有节令性、地域性、集体性、民族性、传承性、变异性,不少传统年画与神话、戏曲故事有着密切的联系,大多数品种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并在发展过程中融会了正统(官方)的和外来的文化影响,逐渐成为观赏性很强的艺术商品。抗日战争时期,不少画作被带往苏、美、法等国家博物馆或被东方艺术爱好收藏。

六、名家

徐家辉

2005年,年近不惑的徐家辉经过十多年的反复摸索,终于完成了第一张按传统工艺印制木板年画《盗令出关》,这是徐家祖传的系列年画《八美图》中的一张。“现在看来,那张画还是有些粗糙,但我当时心里还是欢喜忙了,因为我终于把祖先的手艺学到了。”

徐氏家族是当年梁平年画生产大户,早在1776年就创立了“信力足”年画名号。在19与20世纪交替之际,正是其年画最辉煌的历史时期,徐氏先辈又先后创立了“德和泰”、“和盛友”、“信立号”等众多梁平最有影响力的年画名号。

当年,在“德和泰”的鼎盛时期,作坊里的雕匠、刷、画匠及杂工有一百多号人。不但一天要做几千幅,还要外包加工年画。每到销售旺季,要请一二十个挑夫,将年画挑到重庆及下川东一带销售。

到徐家辉出生的20世纪60年代,梁平年画早已停止生产,家中原有的年画雕版大都做了柴火,“只有我的‘四姥’(梁平方言,及徐家辉爷爷的四弟,梁平年画第五代传人徐典隆)还晓得一些,我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从小就喜欢年画,就缠着‘四姥’教我,开始他也不肯,在我的坚持下,他才断断续续将年画制作的全部工序教给我。”

徐典隆2004年去世之前,将家传的一把雕刀、一套雕版、一卷画稿和一枚“德和泰”印鉴留给徐家辉。

七、用色

梁平年画用色非常讲究,软硬色兼用,匠人有“红配绿,嫩笃笃;红配黄,喜洋洋”的配色口诀。为达到这种浓艳厚重、对比强烈的色彩效果,软色(取自各种染色植物,加粉后浅淡柔和)、硬色(由各类有色矿物质研磨而成,色调分阴阳,阴称冷色,阳称热色,所谓软色,取自各种染色植物,色泽透明纯净,加粉后浅淡柔和。颜料名称有煮红(苏木子)、品绿、槐黄(槐花子)、佛青、黑色(烟子)、朱红、粉红、粉蓝、桔色(黄丹)等。再适当掺胶、矾水、白泥而成。

年画用色工艺考究,原料上乘,色彩鲜艳夺目,凝重沉着,保存多年色彩不退。由画师描绘出画稿后,清晰、挺拔有张力。套色水印完成后,和手绘相结合,线条细而不弱,遒劲有力,颇有铁线描意味。梁平年画的品种有水货、托货、清章、花笺四大类。

八、邮票

梁平木版年画

《梁平木版年画》特种邮票1套4枚,小全张1枚,2010年2月6日由中国邮政定于发行,志号:2010-4。

详情如下:

志号:2010-4

图 序/图 名/面 值

(4-1)T/门 神/1.20元

(4-2)T/盗仙草/1.20元(4-3)T/和气致祥/1.20元

(4-4)T/盗令出关/1.20元

邮票规格:30×40毫米

齿孔度数:13.5×13度

整张枚数:版式一 20枚;版式二 8枚(2套),此品种作为2010年中国邮政贺卡奖品。

整张规格:版式一 150×240毫米;版式二 120×210毫米

小全张规格:150×100毫米

小全张售价:7.20元

版 别:影写

防伪方式:防伪纸张、防伪油墨、荧光喷码

设 计 者:王虎鸣

责任编辑:陈静芝

印 制 厂:北京邮票厂

出售办法:自发行之日起,在全国指定邮政网点出售,出售期限6个月。

九、传承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县文化局和文化馆派人收集传统年画,成立了民间美术博物馆,组织了多次对外宣传和展览活动,扩大了影响,受到了广泛好评。

从1982年开始多次举办年画创作培训班,同时邀请著名画家和美院教授参加研讨,指导创作。也多次派人到美术院校进修。数年来,共创作新年画100余幅,在各级各类展览中多次参展获奖,形成了一支颇具实力的创作队伍。梁平年画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创作的学生年画被收编入人教版全国中小学美术教材。

2004年,四川美术学院在梁平设立以研究梁平年画为主的梁平民间美术研究及创作实习基地。

梁平木版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