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潍坊国际风筝会办公室2014-05-05
潍坊风筝源远流长,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生活情味,向以扎、糊、画、放闻名全国,享誉世界。潍坊于1988年4月1日被第五届国际风筝会主席团确定为“世界风筝都”。
潍坊风筝早在明代,就已普及民间。它把精巧的竹篾扎制艺术同中国传统画技熔于一炉。
潍坊风筝,曾有城乡两大派系,城区风筝有文人画家参与,主张精巧细致;乡间风筝价廉多产。
城区风筝艺人有清代同治年间的陈哑巴(佚名),明末清初有王福斋,唐洪亮兄弟,后有胡景珠,郭兰村兄弟等。陈哑巴专扎制“人”风筝,精扎善画,起飞高稳。王福斋是画家,他创作的风筝色彩淡雅,形象生动。唐家风筝色彩浓艳。郭兰是著名画家,其风筝重写实,讲画工,形象逼真。胡家风筝和孙家风筝,主要是用图案和花纹式,色彩醒目鲜明。此外,还有孙德昭、康万香、韩连溪、陈宣、杨万善、于道南、裴心泉、杨树礼等多人。
乡间风筝以杨家埠、三里庄、南胡住村等村为主,杨家埠(今属寒亭区)风筝最著名。杨家埠是我国三大木版年画产地之一,是潍坊风筝的主要产地。其风筝特点是色彩强烈,装饰性强,风格与年画相似。每年产量很高,占潍坊风筝销售量的第一。产品以“人”风筝为主,印画结合。杨家埠风筝艺人有杨万庆、杨万东,后有杨同科。
三里庄风筝善风色纸,以“燕子”居多。筝身骨架仅用三根竹条,一竖二横。南胡住村吴家产的风筝最多,产品是“软翅燕子”,色彩扎法很简单。
建国后,潍坊城乡各家风筝在题材、造型、色彩等方面相互借鉴,使潍坊风筝发展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艺术整体,形成了工艺精巧、造型大方、形象美观、起飞高稳、内容新颖、式样繁多的地方特点。
潍坊风筝,在扎制结构上,可分串式、筒式、硬翅式、软翅式、板子式五大类。举凡人物、花卉、飞禽、走兽、昆虫、水族以及天上人间各种器物应有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