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大家交流
    

大家交流

找寻老潍县的踪迹---城隍庙街的胡同与万印楼(图文)

发布日期:2017-02-19 浏览次数:2745

拓荒牛

拓荒牛的博客(2010-02-28 12:13:29)


找寻老潍县的踪迹之一:城隍庙街的胡同


P1

城隍庙街的胡同(图文)

 

年前去银行办理房贷手段时,去李家街一带看了看,想拍点胡同和老房子,没想到,什么也没有了,除了建成的和在建的高楼大厦,什么也没有了。那一刻,不仅有怅然若失之感,还真切地理解了什么叫天翻地覆,什么叫沧海桑田。

昨天上午,在博友刘福新老师的博客里看到,人家专门从昌乐来潍坊访古,还真访到了古,看了一些老街,拍了一些胡同和老房子。刘老师去的松园子街和城隍庙街,都是我这在潍坊生活的人,从没到过的地方,就决定去看看。

年前从李家街回来,曾经上网打开三维地图,寻找城区还没拆迁改造的地方,找了半天没找到。

看完了冬奥会短道速滑比赛,吃了点饭,拿上相机,开上车就去了。

到了向阳路,一问路就找到了城隍庙街。拿着相机下了车,一摸口袋,手机忘带了。职业原因,我的手机不敢离身。顾不上拍了,回家拿手机。

拿上手机,才两点多钟。上午,天空阴沉沉的,现在阳光灿烂。便决定骑着自行车去,自行车还是儿子上高中时骑过的。市区内车满为患,一些路口要两三个绿灯才能过去,骑车并不比开车慢,很快又回到了城隍庙街。

历史上的潍坊叫潍县,是著名的手工业城市,明清时代曾以“二百支红炉、三千铜铁匠、九千绣花女、十万织布机”闻名遐迩。到了清乾隆年间,更有了“南苏州、北潍县”之称。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曾在潍县做过七年的县令,他在《潍县竹枝词》中这样描述潍县的繁华:

三更灯火不曾收,玉脍金齑满市楼。

云外清歌花外笛,潍州原是小苏州。

现在,已经难寻老潍县的踪迹了。

城隍庙街还有五六条胡同。胡同的北头,早已改造了。用不了多久,这里也就消失了。


  P2

城隍庙街的胡同(图文)
P3
城隍庙街的胡同(图文)
P4
城隍庙街的胡同(图文)
P5
城隍庙街的胡同(图文)
 P6
城隍庙街的胡同(图文)
P7
城隍庙街的胡同(图文)





找寻老潍县的踪迹之七:万印楼


P1

万印楼(图文)

去城隍庙街的时候,还去拍了拍著名的万印楼。

万印楼是潍坊市区为数不多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潍城区东风西街与芙蓉街交叉口南约100米路西侧,占地面积约370平方米,建筑面积380平方米。

万印楼是清代著名金石学家陈介祺故居的一部分,始建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

陈介祺(1813-1884)潍坊市潍城区人,字寿卿,清代著名金石学家。道光廿五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于咸丰四年辞官归里。在以后的三十年中,专心致于金石学收藏和研究,成为一代金石大师。陈介祺收藏过周、秦、汉三代印玺7000余方,钟、鼎、尊、彝等235件,器物80多件,其他如古钱、秘籍、陶瓷、碑碣、造像、书画等万件以上。他建万印楼曾书一联:“齐鲁古陶五千种,周秦印篆一万方”,所以就把收藏文物的楼叫万印楼。

陈介祺故居原来规模很大,现仅存东楼及两座大厅。一九九三年对外开放,实际上是只对预约参观开放,平时是大门紧闭。

简单介绍一下金石学。金石学是指近代考古学传入中国前,以古代铜器和石刻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问。金石学形成于北宋,到清代正式有了“金石之学”的命名。近代考古学传入中国后,仍有学者进行金石的整理和研究,但独立的金石学已不再存在,金石学变成考古学的组成部分。


P2 万印楼是一栋两层楼,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全部用灰色砖块砌成,楼体坐东朝西。
万印楼(图文)
    P3 万印楼的门楼
万印楼(图文)
P4
万印楼(图文)
P5 门板上的红漆已大面积脱落。
万印楼(图文)
P6
万印楼(图文)
P7 楼角的传统装饰,在诉说着万印楼昔日的富丽。
万印楼(图文) 
P8 墙头的杂草,见证着岁月的久远。
万印楼(图文)
P9 剥落的墙体,印证着岁月沧桑。
万印楼(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