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大家交流
    

大家交流

潍县城里八仙巷往事(潍坊新闻网---人文潍坊)

发布日期:2017-02-23 浏览次数:3070

来源:潍坊新闻网 2016-03-28 09:46:26


 刘氏家庙(资料图片)

八仙巷在老潍县城里西南隅,东起芙蓉街西到南下洼街,全长200余米,街道很窄犹如麻线,原名就叫麻线巷,后以谐音改称八仙巷。民国年间,这条窄窄的街巷,连马车错辄都难,平素很少有车辆来往,街上也无店铺,老百姓住在这里,环境十分幽静。这条街巷历史悠久。人文积淀深厚。

路南西首的清康熙 名儒刘以贵故居

清代潍县儒林高士刘以贵的故居,就在该巷西首路南。刘以贵,字沧岚,潍县名宿刘应节的五世孙(其生卒年月不详),他十岁时能背诵经史,1688年中进士、曾任广西苍梧知县,以从政廉洁著。40岁致仕后专心学问,并曾在麓台讲学。刘先生提倡师道传承儒学真谛,相传他在夏季深夜读书,蚊子在脸上叮咬,自己都无知觉,他除对十三经作了注疏外,旁搜140余家而考其异同,辨其得失。并对《易经》有析异二十卷、《古本周易》十六卷,《尚书》以下皆有集解各若干卷,并写了《初学正鸪》等等,其说经之言,可谓古来少有。他是清初山左文化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事迹载入《清史稿·儒林传》。刘以贵生有二子:长子刘体仁。次子刘复仁是1724年恩科举人,先后任四川酉阳和直隶州州同。

建于清代中叶的“太平街刘氏”家庙

八仙巷东首路北,有建于清代中叶的刘氏家庙(原来在芙蓉街开门并有高大的牌坊)。刘氏家族的始祖刘琦,于明中叶由河北正定府枣强县迁来,原住城北小红庙一带,以务农贩菜为生,常因家庭生活困难,过年吃不上饺子,用高粱菜粥充饥。约在1590年左右三世祖刘光灿的后人开始定居潍城。到十三世刘銮(1882)历时三百年,刘氏各支、各户,主要集中居住在大太平街、四合头、八仙巷、水巷子及芙蓉街中段,俗称“太平街刘氏”。

刘氏宗族自第六世刘伟起,开始进入仕途。1654年刘伟中举,历任莱阳县教谕、东昌府教授,1688年任直隶正定府南宫知县,南宫县多浮税杂捐,历任县官藉以自肥,胥吏杂役也从中沾贪,百姓苦不堪言。刘伟到任后,除正当课税,其它悉予革除。在雷厉风行免除苛捐杂税的同时,他严惩勾结官府的不法盐商凭“官引”牟取暴利,仅数月而南宫大治。后因遭诬陷免官。康熙二十八年,刘伟在潍县病逝,消息传到南宫,老百姓不远千里前来送葬者五百多人,后在南宫建专祠名“东刘公祠”以祀之,还相约每年赴潍扫墓,直到乾隆三十年,历时七十多年不辍。潍县名宿韩梦周在其《知南宫县刘公万年传论》中说:“公令南宫甫七月,事之可记者止此,然其为德于民者深矣,世之循良吏为人思者有矣。如南宫人之思公,何其甚哉!”意思是说,刘伟在南宫当县官,只有短短七个月的时间,但他做官为民留下的德惠却感人至深,世间对有德政官吏的怀念,再也没有像南宫人对刘伟先生那样深切的了!刘伟侄刘介,1676年进士,曾任广西西林知县,也有政声。

刘氏家族到清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年间,已是人才辈出,在清政府有官职、学位者多达72人。虽无高官显宦,但皆急公好义,乐善好施。如捐资倡修城垣,荒年施粥舍药,赈济灾民,出资赡养孤寡,修桥补路、兴办义学等等。上述名宦、乡贤、社会名流如刘伟、刘介、刘文典、刘文用、刘文煜、刘潓、刘嘉森等等,在《潍县志稿·人物志》中都有传记。相传太平街刘氏后代子孙,无论穷富,每年过春节,都要在节日里,像当年老祖宗那样,喝一顿高粱菜粥,以不忘本。

在八仙巷居住过的刘氏族人很多,见诸文史资料记载的如工于山水、花卉的著名画家、同志画社的领军人物刘嘉颍(1861-1902);与丁启哲、丁叔言共同创办“同志画社”的国画家刘炯(1872-1939,字秩东,刘嘉颖侄子);1931年参加工农红军,编入十一师三十三团二营五连九班当战士,1932年在鄂豫皖参加过黄安战役负伤后仍英勇作战,战后升任连长,1935年参加过长征,1955年离休回乡修养的老红军刘居宽;在日伪、国民党统治时期党的地下工作者刘景元等等。

刘氏家庙改门走八仙巷后,原来临芙蓉街的房屋,分别出让给外姓,家庙只留下了三间台屋带东西挂耳,东西厢房各三间,当院有一个木柱瓦顶的大四方亭子。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第八军的“松山”部队的京剧队,一度曾住扎在家庙里。解放后,少数刘氏后裔也曾分住在这里,如老教师、书法家刘子余及其子、画家刘凯,就住过东厢房。

以孝悌传家著称的周氏大户

该街中段路南有姓周的大户,主人周訏文,字伟斋,清末秀才,是出了名的孝子,他在私塾教书时,每天拄着拐杖为其继母买早点,继母病逝还要为其庐墓(在墓旁搭一草棚守孝)。所生四子都很孝顺,长子、次子都曾在青岛工作,三子在家主持家务。四子周钺字希武,是潍县状元王寿彭任山东教育厅长时的秘书,他擅长书法,尤以临摹王寿彭见长,据说王寿彭曾多次令其代笔写过不少文字。解放后在昌潍实业公司工作时,还为专署写过门前的牌子。周家全家36口人,团聚在一起过日子,老少和睦,是个和谐温馨的大家庭,在外地工作的家人都按时往家里寄钱给主持家务的老三。直到潍县解放时,炮火将房子炸毁才被迫分居。周希武所生一子大周,一女筱芳。老三生女秀蓓与住在中段路北的后师学生周翔云,在1948年潍县解放后一同参加革命,分配在市总工会工作,而后周翔云与曾任总工会主席(后任中共昌潍地委书记)的刘岐云结婚,上世纪70年代调往北京,刘岐云任北京图书馆长,周翔云曾任化工部一研究所党支部书记。周秀蓓与时任中共潍坊市委书记的魏惜珍结婚后调往济南市工作。

家住八仙巷中段路北的陈鋆,字韵亭,是陈大观家族长支九世陈所志的后人,解放后曾任城关医院药剂师,晚年书法有成,九十高龄仍每天临帖不辍。其长女继娴,青岛市42中高级教师,工摄影、书画,作品曾获奖。

另外曾任青岛义德栈经理的名商丁兆梓、著名中医柴英孚等也住过八仙巷,不再赘述。

上世纪九十年代,八仙巷在旧城改造中消失于新建的潍城区芙蓉街、增福堂社区内。

陈瑞曾

(刘秉信先生提供部分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