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大家交流
    

大家交流

潍坊手工业十年

发布日期:2018-02-05 浏览次数:7722

潍坊手工业十年

潍坊市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联合社编著

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潍坊手工业十年

潍坊市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联合社编著

 

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济南经9路胜利大街)

山东省书刊出版业许可证出001

山东新华印刷厂印刷  山东省新华书店发行

 

书号:3064

开本850×1168公厘 1/32·印张4 1/8·插页2·字数88000

1959年9月第1版  1959年9月第1次印刷

印数:1—6100

 

统一书号:4099·250

定价:(5)0.38元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前    言

潍坊市是一个手工业集中和发达的小城市。解放后,全市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在中共潍坊市委、上级社的正确领导下,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全市一万三千余名手工业劳动者,在一九五六年合作化高潮以后,已全部走上了永远摆脱贫困的共同富裕的合作化道路。他们从个体私有制过渡到集体所有制,这是一个伟大的变革。全市手工业合作社生产的飞跃发展、社员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思想觉悟的空前提高和生活的改善,充分显示了手工业合作化的优越性。在一九五八年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的新形势下,全市手工业合作社,又有一部分从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过渡,这又是一个伟大的变革。

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指示,对潍坊市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应认真进行系统、全面的总结。我们在中共潍坊市委的直接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由赵新三和王福兴两同志执笔,编写了这本书,作为对潍坊市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初步总结。

在本书中,我们原计划根据有关资料,将潍坊市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成绩和经验加以全面的反映和介绍,但由于我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不够,政策水平不高,缺点在所难免。不过我们想,即便如此,把它作为全市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一册历史记录,和今后研究手工业的参与资料,也不是没有益处的。对于书中的错误和缺点,热望读者多给予批评和指教。

潍坊市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联合社

一九五八年九月



   

历史概况…………………………………………………1

从供销入手组织起来…………………………………….16

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生产关系的改变…………………28

民主办社和勤俭办社…………………………………….36

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60

手工业的供销工作……………………………………….75

党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领导………………86


 历史概况

山东省潍坊市从一九四八年解放以后,党和政府即开始着手组织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大力提高手工业生产。到现在,已经有了十年的历史了。在这十年当中,全市手工业经过合作化的道路,已经从个体生产走到集体生产,其中有一部分已经过渡到全民所有制的国营工厂,生产有了飞跃的发展。与此同时,手工业者的生产、生活、思想意识和经济地位等各个方面,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个变化雄辩地证明了:党遵循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千百万小生产者组织起来,走共同富裕的合作化道路的正确性。

  历史上的鼎盛时期

潍坊市是一个手工业比较集中的小城市,也是全国较驰名的手工业城市之一。根据解放前一九四七年的统计,在全市十余万人口中,手工业劳动者即占一万余人,依靠手工业收入为生的有四万余人,占全市总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左右。全市手工业计有六十三种自然行业,产品九百余种,服务面广。较大的行业有铁、木、棉织、工艺美术等。大多数行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如金属制造业,创始于二百多年前,到抗日战争前夕,已有相当的基础,仅从事经红炉生产的即有一百二十余户,四百二十余人,生产的各种小农具、家具和工具,除供应附近各县的需要外,并远销于济南、郯城、惠民、烟台、高密、即墨、诸城等地;发展较晚的织布行业,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帝国主义对殖民地的剥削稍微放松一些,加之潍坊临近青岛、济南等棉纱产地,交通方便,用料供应及时,生产成本低,因而在一九二一年到一九三七年期间,有了很大的发展;竹木业在抗日战争前已有六十至七十户,从业人员四百余人;制革业也约创始于二百年前,发展到抗日战争前夕,已有十五户,六十余人;工艺美术方面的嵌银品,据记载也有二百年的历史,其产品朴素雅致,富有民族色彩,为国外市场所欢迎,到抗日战争前已发展到十三户一百八十余人;潍坊的刺绣在全省发展最早,相传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潍县的木版年画,相传创始于明末清初,至今仍广泛行销于渤海、胶东及鲁东南等地区。在潍坊手工业生产鼎盛时期,素有十万台大机二百支红炉九千绣花女三千铜匠之称。其发达情况,可想而知。

潍坊的手工业生产,为什么这样集中和发达呢?这与该市所处的地理环境及政治、经济条件是分不开的。

潍坊市在胶济铁路上,位于济南、青岛之间,又是烟潍公路的终点。从潍坊可以西到济南与津浦路相通,东至烟台、青岛,接连南北航运。烟台各地物资西运,必经潍坊,潍坊的物资更可径直运往济南、青岛各地。潍坊与安丘、寿光等邻县还有几条公路相通。因为交通方便,潍坊市成为昌潍地区各县重要的物资集散地之一,附近的农民也多到此地出卖副产品,购买生产和生活必需品。潍坊所处的这种地理环境,为手工业者采购原料和销售产品,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因而使手工业生产迅速发展起来。

潍坊在解放前,封建势力相当强大,有名的大地主就有丁、郭、陈、张四家。他们用榨取来的农民的血汗,过着奢华的生活,有些为地主阶级奢华生活服务的手工业产品,也随之发展起来。如嵌银、首饰、工艺美术品等行业就是这样。

同时,周围村庄的广大农民,由于封建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过着极为贫困的生活。他们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农忙时种地,农闲时就到城里来搞一点手工业副业,赚几个钱维持生活。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混出吃来就干”,因而产品价格很低。在当时自由竞争的市场上,专门从事中间剥削的商贩,对这一点颇感兴趣,远道而来贩卖潍坊手工业产品的商贩也日渐增多。随着产品销路的开阔,手工业生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正因为潍坊是一个半城半乡的小城市,所以它与周围的广大农村,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这里的手工业产品,有很大一部分是广大农民所需要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它们有着广阔的农村销售市场,这也是潍坊手工业生产能够得到发展的重要条件。

另一方面,在解放前,潍坊市由于敌伪反动派的罪恶统治和战争摧残,大工业微乎其微,少得可怜,只有生产水车、弹花机、压花机等产品的一个华丰机器厂和几个小铁工厂。同时,手工业生产技术较低、设备简单、投资少,一个砧子两把锤就可以干起来。因此在没有大工业供应社会需要的情况下,有些手工业就很快发展起来。

  手工业劳动者的悲惨生活

住在潍坊白浪河两岸的广大手工业劳动者,在旧社会一直过着贫困和饥饿的悲惨生活。夏天,山洪暴发,白浪河残暴地卷走和夺去了他们的生命财产。但是,最残酷的还还是白浪河的洪水,而是封建统治者和反动派政权的残酷压榨与官僚、商业资本家的控制和剥削。

在当时,手工业劳动者每年不仅要负担反动政权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而且还经常遭到他们明目张胆的敲诈勒索。

商业资本家对手工业劳动者的剥削形式更是多种多样。第一种方式,是商业资本家利用自己的垄断地位,压低产品价格,购买制成品。特别是到了淡季,商业资本家知道产品滞销,就拚命压价收购。手工业者为了维持生活,不得不用低于成本百分之二十的价钱,忍痛将自己用血汗制成的产品出卖给商业资本家。第二种方式,是商业的中间剥削和高利贷相结合。小手工业者,因为没有钱买原料,就向资本家借款,然后以自己的产品去抵偿。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产品价格被资本家压低,而且手工业者还要受到资本家的奴役。第三种方式,是商业资本家供级手工业者原料,收回制成品。这样,手工业者实际上成了商业资本家雇用的季节性工人;旺季时,他们拚命为商业资本家作苦役;到了淡季,就被商业资本家一脚踢开。

在反动政权的压榨和商业资本家的残酷剥削下,成千上万的手工业劳动者挣扎在贫困、死亡线上,整天过着非人的生活。新胜合作社的老工人姚佃升一家过去的遭遇,就是一个活见证。姚佃升的爷爷,兄弟三个都打铁。二叔爷和三叔爷都没取上媳妇,断了后代。爷爷好歹说上个瞎姑娘。瞎奶奶生下了六个孩子,一落地个个饿得天天哭。父亲是老大,十三岁就跟爷爷去捡铁打铁,打了一辈子,穷了一辈子。有一年要过年了,爹爹见人都买新衣裳,想起自己没有帽子,每次上街冻的耳朵生痛,便买了顶秃顶卷耳小帽头,回家来,爷爷见了,没说一句话,照脸就是两巴掌。爹爹又委屈、又生气,捂着脸哭着说:“我帮你打了十几年铁,手磨破了,腰累酸了,连个帽子也不给买呀!”爷爷听了,心酸地落下泪来,摸着爹爹的头说:“不是爹爹痛钱,你不知道,今年打了一年铁,赚的钱还不够还老板的账,一家人年三十的饺子还没有着落呢!”姚佃升爷爷说的老板,就是那些铁庄、煤栈的资本家。铁匠们打的东西,多数是些农具,每当春暖花开,农民准备春耕季节,常常供不应求;而当秋去冬来,农闲季节,就卖不出去。铁庄、煤栈的老板们看透了这个门道,一到旺季,就一再提高铁、煤价格,使铁匠们经常卖了货换不回本钱;而到了淡季,老板就压价收购产品,铁匠们为了吃饭,不得不忍痛赔本卖给他。除此之外,铁匠们还要受老板“驴打滚”利息的剥削,债务永远还不清。就这样,自姚佃升的爷爷到姚佃升这辈,干了三辈,穷了三辈。十四岁就开始铁匠生涯的姚佃升,尽管他是个有名的勤俭人,天不明就见他生火,烧得皮肉冒烟,甩甩不还是干。但到了年三十,常常是两手空空。他有个别号叫“过不去年”,每逢春节到来,他就不得不到铁庄去求告,哀求老板借点钱给他过年。旧社会的反动政权,是剥削制度的保护者,剥削制度不但完全合法,剥削者更与反动政权勾结起来,向小手工业者进行掠夺。姚佃升三十岁那年,欠下铁庄五十块的债,铁庄为逼他还债,就将这笔账转给了当时的大律师。这个律师和伪法院勾结,用拘票把姚佃升拘到法院,逼他在一张纸上盖了手印,等他回去后,伪法院就派人去没收他的房屋,他不得不将打铁用的小茅屋卖掉还账。

铁匠孙官存比姚佃升还苦。他打了一辈子铁,常年饥寒交迫的生活和过度的劳累,夺去了他的健康,得了疾病,不能干活,就被送到反动派经常犹杀人的西北炮台,在雨天里活活地被饿死了。现在,在坊子教养院里,有一个七十多岁的老银匠于庆云,他替有名的大银楼作一辈子落苦工,当他年老力衰、拿不动工具时,终于论为乞丐;解放后进了教养院,生活才有了保障。

对于反动政权的压榨和商业资本家的剥削,手工业劳动者并不是没有反抗的,但是斗争往往很快被镇压下去;斗争失败后,被迫逃到外地去,妻离子散,流离失所。

姚佃升、孙官存、于庆云等的遭遇不是个别的,成千上万的手工业劳动者,同他们有着共同的命运。

三  实现手工业合作化的三个不同阶段

一九四八年四月,一声炮响,潍坊解放了。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及其爪牙的长期盘据和统治,刚解放的潍坊,经济萧条、民生凋敝,手工业生产也受到了极大的摧残:红炉手工业劳动者在沙滩里的小茅屋,被敌人烧得一干二净,简陋的生产设备和原料都被国民党军队抢去修了碉堡;棉织行业由于棉纱供应断绝和物价飞涨,几乎全部停产;就是全国闻名的嵌银业,也由原来百余人减少为三户九人,产品无人购买,生活极端贫困。因此,手工业劳动者迫切要求党和政府领导组织他们就业生产,解决吃饭问题。

党和人民政府从进城的那一天起,就发动与组织群众,恢复和发展生产,号召手工业劳动者组织起来,走合作化的道路。这一号召,立即获得了广大手工业劳动者的拥护和响应。解放后不久,就有十七名工人到政府和工会要求成立合作社。这十七名工人,就是全市在一九四八年成立最早的一个合作社工胜织布社的创始人。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和国营经济的大力扶持下,潍坊市手工业合作组织,每年都在不断的壮大和发展。十年来潍坊市手工业合作化的整个组织发展过程,大体经过了以下三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自潍坊解放到一九五二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在这个时期,头两年多为了支援解放战争、迅速恢复遭受破坏的国民经济,和解决手工业劳动者的就业问题与生活问题,根据党的“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方针,我们在手工业失业工人和手工业独立劳动者自觉自愿的基础上,自一九四八年冬季,即开始组织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到一九五0年,共先后组织了为支援解放战争,供应军用铜扣的同心铜业社,供应军用鞋的黎新鞋业社,和生产小农家具,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公利红炉社,以及供应城乡人民生活需要的工胜织布社等五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在伟大的“三反”、“五反”运动深入开展后,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觉悟大大提高,根据有计划有重点的积极组织发展的方针,全市手工业合作组织又有了新的发展。到一九五二年年底,全市在织布、红炉、白铁、铁工、铜工、木工、鞋工、针织、缝纫等十二行业中,已组织了二十二个手工业合作社(组),共有社(组)员二千六百九十五人。潍坊市的手工业合作化运动,在一九五二年以前还是典型示范,摸索前进,因此由于领导经验不足,少数社一九五二年冬季,经过三个月的民主整社,纯洁了领导成分和手工业队伍,加强了合作社的领导,建立了各种民主管理制度,这些社才很快得到了巩固。

第二个阶段,是自一九五三年到一九五五年。一九五三年,党公布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同时,我国也进入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党的总路线总任务中明确规定,必须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为了领导手工业劳动者走合作化的道路,实现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在手工业合作社和个体手工业劳动者中,广泛深入地开展了总路线总任务的宣传教育,提高了手工业劳动者的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清楚地认识到:只有组织起来,走社会主义的道路,才能永远挖掉“穷根子”。因而一九五三年和一九五四年两年中,全市又组织了手工业合作社(组)一百处,社(组)员三千九百一十七人。到一九五四年底,全市已发展到手工业合作社(组)一百二十二处,社(组)员六千五百九十八人,占全市手工业总人数的百分之四十五。

第三个阶段,是从一九五六年的手工业合作化高潮到一九五七年第一个五年国民经济计划完成。全市到一九五五年年底,组织起来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组)一百二十处(社、组数少于一九五四年底,是因有的社、组合并了),社(组)员七千六百零六人,但尚有五千六百余名手工业劳动者没有组织起来。一九五六年一月,在全国农业合作化高潮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的影响下,以及在已经组织起来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已经大大地显示出了优越性的启示下,广大手工业劳动者要求组织起来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更加高涨,在全市实现了手工业合作化。全市在合作化高潮中,申请登记入社的五千六百九十六名手工业劳动者,全部得到了批准。一月二十一日,全市一万三千余名手工业劳动者,张灯结彩、锣鼓喧天,举行了庆祝大会,庆祝自己摆脱贫困,走上了永远富裕的道路。在合作化高潮中,有三十七个老社吸收新社员三千四百四十六人;有一千八百六十六名手工业劳动者新组织了三十九个合作社;有一百八十四人组织了两处供销生产社;有三十六人组织了四个生产小组。总计在合作化高潮后,全市共有生产社(组)八十九处,社(组)员一万三千三百零二人。

社会主义革命高潮和手工业合作化高潮,大大地鼓舞了手工业合作社的全体社员,鼓舞了每一个手工业劳动者。他们个个生产情绪高涨,劳动热情饱满。在社员思想觉悟大大提高的基础上,全市手工业合作社,根据中央提出的“多快好省”的方针,迅速掀起了一个以开展先进生产者运动为动力,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的生产高潮。一九五六年,手工业生产不仅超额完成了国家计划,而且产品质量普遍大有提高。生产的发展,为社员的生活改善,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但是当时有部分社(组)片面地注意了合作社的公共积累,对社员的工资福利有所忽视,以致使少数社员工资收入较入社前略有降低。为此,在一九五六年下半年,在全市手工业合作社内,普遍地进行了一次工资调整,有百分之九十四以上的社员,工资收入较前都有了增加。

另外,在合作化以后,曾有少数社是由一些产品协作关系不大、居住分散的行业组织起来的综合社,这些社一般都不便于管理;有的行业不适于集中生产,过早地集中起来,实行统一核算,统一经营,造成核算形式与组织形式不相适应;有的行业撤掉服务点和门市部过多,造成为群众服务不便。为及时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在一九五七年上半年,根据对生产有利、便利为群众服务和社员自愿的原则,对少数为群众服务不便和行业性质不相近,不便于管理的社,将其组织形式和核算形式作了适当的调整;服装、木业、鞋业、五金修理等服务性行业,增设了门市部和服务点五十九处。因此,一九五七年,不仅生产计划超额完成了百分之十四点二,而且改变了为居民服务不便的局面,真正做到了群众满意和社员满意。经过上述调整,到一九五七年年底止,全市共有手工业生产社(组)一百零四处,社(组)员一万一千七百二十四人,(社(组)员数少于一九五六年,是因为一部分合作社转为国营工厂或划归农业社)。

四  充分显示出走手工业合作化道路的优越性

手工业劳动者走合作化的道路,这是党根据广大手工业劳动者的要求而提出的一条使手工业劳动者摆脱贫困,走向共同富裕的唯一正确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手工业劳动者将逐步地由个体所有制过渡到集体所有制,再由集体所有制逐步过渡到全民所有制。潍坊市手工业合作组织的上述发展过程,说明了潍坊手工业劳动者已经胜利地由个体所有制走上了集体所有制。在手工业由个体所有制走上集体所有制的整个过程中,手工业生产已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在为工农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以及国家建设与出口需要服务等方面,已经起了巨大的作用。同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广大社员的物质文化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总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已经充分地显示了它的优越性,归纳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

1.生产不断发展,发挥了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应有作用。据统计,全市手工业生产在一九五八年总产值为七千九百九十三万元,较一九五二年增长了十四倍。一九五二年以前,全市个体手工业者每人每年平均创造产值七百元左右,到一九五二年,每个社员平均年产值达到一千七百一十元,比个体手工业者提高产值一点四倍。一九五七年,每个社员 的平均年产值又增加到三千二百一十六元,比一九五二年又提高百分之八十八点一。由于广大社员生产积极性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手工业生产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百分之五点二。解放以来,手工业产品的花色品种也不断增加,已由解放前的九百余种增加到一千六百余种;并保持、提高和创立了刨刃、洋镐、八楞锤、嵌银、刺绣、渔丝、木版年画等十余种全国、全省闻名的名牌产品。全市手工业合作社,一九五三至一九五八年六年中,供应工农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需要的主要产品计有:各种动力机械设备一千二百四十三部,农业机械、水力排灌机械十二万七千九百部,各种小农具二百五十一万件,各种工具五百五十一万件,棉布二百余万匹,服装二百零一万件,鞋子一百六十五万双。这些产品,对满足城乡人民生产、生活需要,和支援国家建设,起了很大的作用。

2.技术不断革新。全市手工业合作社,除个别行业和部分手工艺品合作社外,基本上已实现了机械化生产。一九五八年机械化生产总值已占手工业总产值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全市已有八千余人操纵机器,进行生产。一九五二年,全市只有电锤两部、破旧车床五部、电力织布机一百五十四台、人力织布机三百三十六台。现在棉织业已全部改为电力织布机。金属业已发展到有各种机械设备六百七十一部、电动机二百八十一台。这些机器设备,大部分是自己制造的,部分是由国家拨给旧机器由自己修复的。特别是一九五八年在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广大社员鼓起了冲天的干劲,试制成功并已投入生产九十三种大型机械设备和新产品,武装了自己,供应了工农业生产需要。随着生产的发展,全市手工业合作社的技术力量也大大壮大。据初步统计,全市已有五至七级技术工人七百余名。

3.公共积累不断增加。由于合作社消除了剥削,发挥了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因而随着生产的发展,合作社的公共积累每年都有增加。据统计,全市手工业合作组织在一九五三至一九五七年期间,共有盈余九百五十八万元(一九五八年因分口管理未统计),其中除三百六十二万元作为合作社的公共积累外,其他向国家交纳所得税三百一十四万元,向省、市联社上交基本建设和教育基金一百一十二万元。这些资金,不但发展了合作社,而且直接支援了国家的经济建设。

4.社员物质文化福利生活大大提高和改善。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员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全体社员的工资收入逐年有所提高,物质、文化福利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一九五七年全市手工业社员的工资收入,每人平均三十八元,比一九五二年每人平均十九元零五分提高一倍。市联社设有保健站一处、分站三处,社员全部实行了公费医疗。社员在病假期间,按规定发百分之四十至百分之百的工资。女社员产假五十六天,工资照发。年老体弱,已不能从事生产的社员,合作社发给一定的生活费养老,负责其生养死葬。全市合作社设有托儿所三十五处,爱托儿童二百九十五名(一九五七年统计),解决了女社员生产中的困难。市联社设有俱乐部,配备有专职干部,领导各基层社的文娱活动;大社一般都有俱乐部,附设业余剧团,经常自编自演各种京剧、吕剧、大鼓书、相声、武老二等文娱节目;社与社之间并经常举行球类比赛,从而大大地活跃了社员的文化、体育生活。对于社员的文化学习,市联社设有社员业余学校一处,有八千五百名社员参加初中、高小、扫盲等不同班次的文化学习。由于文化革命的开展,社员中的文盲已经完全扫除。同时,并设有社员子弟文化补习学校一处,解决了社员子弟的学习问题。社员常说:“合社化的好处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这句话是广大手工业劳动者,对组织起来走合作化道路的优越性的简明总结。

为了说明社员物质福利生活的提高,这里再说一说前文提到的新胜红炉社老工人姚佃升。他自一九五一年冬天,加入新胜合作社后,不再愁吃、悉穿、愁过年了。当人们问起他的生活时,他总是笑逐颜开地对人说:“今天的生活和旧社会简直没法比!”在旧社会他家只有几口人,他起五更睡半夜,还省吃缺穿;现在他全家共有十一口人,两个儿子也参加了合作社,二儿媳妇在农业社里当会计,爷四个的收入,除去全家吃用,每月还要余下几十元。姚佃升入社后,用每月余下的钱,不但还清了过去欠下的债,而且购回了过去典出去的六间房屋,并盖了两间新的,全家住的宽畅、干净。姚佃升的一家不仅在生活上一天天地改善,爷三个在文化上也翻了身。入社后,爷三个就在合作社业余学校里学习,二儿子已经初中毕业;入社前只上过两年学的大儿子,现在也高小毕业了;至于姚佃升自己,过去是一天学未上,现在已经能看书读报了。怀着对旧社会无比仇恨、对新社会无比热爱走进合作社大门的姚佃升,怎能不热爱自己的生活,爱护自己的合作社呢!入社后,他在工作中一贯积极,认真负责,在党的教育下,无论思想觉悟和生产技术,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已在一九五四年光荣地参加了共产党。在旧社会里,姚佃升被压榨得连过年的权利都没有了,社员都知道他有个“过不去年”的绰号,现在到了除夕,社员都 下班回家了,姚佃升还在社里干活,有的社员就打趣说:“老姚!你又过不去年了!”姚佃升自己也常幽默地回答说:“对呀!在旧社会拉下饥荒没钱还,人家不让咱过年;现在为了超额完成计划,自己不让自己过年!”

五  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继续跃进

自一九五七年第四季度开始,随着整风、整社运动广泛深入的开展,广大社员的社会主义思想觉悟迅速提高,特别是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贯彻,每个社员都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社会主义教育,因而解放了思想,破除了迷信,鼓起了革命的冲天干劲,在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的同时,迅速出现了手工业生产的大跃进。

为了适应跃进形势和发展生产的需要,从一九五七年四月开始,全市手工业合作社在社员的一致要求下,有领导有计划地逐步分批转为地方国营工厂和市联社经营的合作工厂,到一九五八年年底,全市手工业合作社(组)先后已有十一处转并为地方国营工厂,有八十五处转为五十八个合作工厂。

一九五八年的生产大跃进,已经使潍坊市手工业合作社的生产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当你顺着南门外胜利大街向西走的时候,你会看到大街两旁一个一个的大工厂,一排排的烟筒,冒着腾腾的烟雾;从那一幢幢的新厂房里,毫不间断地发出有节奏的机器隆隆声。假如你过去对潍坊市是陌生的,你怎么能相信这些工厂的前身是些修理自行车、补胶鞋、作顶针、作小五金、打燎壶的破烂摊子呢!就以现在坐落在胜利大街南旁,有着六千七百平方厂房、五十多部机器,已经实现了机械化生产的新华五金合作工厂来说,它的前身是第四五金生产合作社。一九五七年十月,它还是一个只有一部用了二十六年的六尺破车床、两部小压力机、两部水箱机和一部小压延机,只能生产推车辐条、大门锁、鱼丝、插肖等小五金的合作社。在一九五八年一年当中,社员们用自己万能的双手,一连作出的拔条机、镀锌机、包纱机等五十多部机器,由手工操作变为机械化生产,由生产小五金产品变为生产铜丝、铁丝、铅丝包纱线等多种产品;产值由一九五七年五十万元跃到一九五八年的三百五十六万元,翻了七番;积累比一九五七年增加了四点三倍。这是一个生产上的飞跃,是一个奇迹!

在不平凡的一九五八年,全市手工业合作社,不论在社员的思想上、技术上、生产上,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

从供销入手组织起来

手工业劳动者在过渡时期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起来走合作化道路,恢复和发展生产。怎样着手组织起来呢?党在第三次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会议上指出:要在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下,发展手工业合作组织。在组织形式上一般应当是由供销生产小组、供销生产合作社,到生产合作社。在方法上应从供销入手,实行生产改造。在步骤上应由小到大、由低到高、收简单到复杂。潍坊市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证明了这一方针与做法是完全正确的。

一  把手工业劳动者引向合作化的基本方法

手工业劳动者的共同弱点,就是分散经营、技术落后、资金短少、供销困难、淡旺月影响极大。在旧社会,商业资本家就抓住了手工业者这些弱点,不控制和剥削他们。如首饰业的个体手工业者单干时,他们仅有简单工具,不仅没钱买原料,每天连吃饭的钱都没有。潍坊有四家首饰商,号称“四大银楼”,五十多年来,它一直利用巨大的商业资本控制着原料,利用手工业者加工,收购手工业者的半成品。银楼发给手工业者原料,只要他们制成黑铜色的半成品,最后一道“出色”的工序,由银楼另雇人去做。手工业者虽然已经完成了生产劳动的绝大部分,但产品没有“出色”,还不能在市场上销售。加工的条件非常苛刻,手工业者全家甚至连几岁的孩子一齐动手,夜以继日,勤苦劳动,也仅能维持最低生活。以一九五一年生产铜戒指为例,当时每千个成品售价十八元(当时旧人民币十八万元),银楼向手工业者制造一千个铜戒指,仅能得到一元的工资。银楼把半成品“出色”,最多再用一、两元成本费。这样,每千个铜戒指,银楼至少可获纯利七元。这四家银楼依靠对手工业者的这种残酷剥削,很快就发展成具有几个城市银楼联号的大老板了;而众多的手工业者,却终身给他们作苦工。

商业资本家对手工业劳动者的这种剥削,在每个行业都可以看到。解放前,织布业的手工业劳动者,因为无钱购买原料,只得给线庄加工。线庄凭着它的雄厚资本,到外地大批采购棉纱,向手工业劳动者放机收布。当时棉布只在第二季度和九至十一月份好销,其余时间都是淡季。线庄的资本家,在淡季将加工费压得不能再低,手工业劳动者两人一天半织出一匹布,只能得到十二斤小米的加工费。资本家将布收起来,原封不动地存到旺季,每匹布所获纯利可买小米五十斤,比手工业劳动者的加工费高出三倍还多。手工业劳动者高玉堂,因为加工费低,生活不能维持,不得不把家中祖遗的八分地和大机卖掉,还了半年内欠下的债,跑到火车站去当了装卸工。

在旧社会挣扎着的手工业劳动者,都有“三怕三愁”:怕产品卖不了,愁;怕买不到原料,愁;怕有原料没有钱买,愁。这“三怕三愁”,实际上就是手工业劳动者生产上的供销和资金问题。当手工业劳动者不了解他们所以受苦受穷的根本原因是剥削制度的时候,他们总是想以自己夜以继日的辛勤劳动,赚几个钱,弄个资本,不再害怕发愁。但是剥削制度,在反动政府的保护下,象座泰山一样压在他们的头上,使他们永无出头之日。因此摆脱剥削,解决供销困难,这是千千万万手工业劳动者多少年来的宿愿,是他们最大的要求。要吸引手工业劳动者走合作化的道路,首先就必须从解决供销这个基本问题入手。

从供销入手和手工业劳动者发生联系,并不是什么新问题。古今中外的资本家们,都是从供销这方面来控制手工业劳动者。但是在今天,党和人民政府的“从供销入手”,却与旧社会剥削者有着根本不同的目的。我们从供销入手组织手工业劳动者,是为着扶持他们,解除他们的切身痛苦,使之走上共同富裕的合作化道路。

潍坊市手工业合作社发展、成长、壮大的过程证明:从供销入手组织起来,这是把手工业劳动者引向合作化的基本方法。所谓从供销入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当我们组织手工业合作社(组)时,必须从解决手工业生产的供销问题着手;二是当手工业劳动者组织起来以后,国营经济和手工业领导部门还必须从供销上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扶持。

事实证明:凡是从供销入手组织起来的合作社,都能很快地发展和巩固。如巨轮白铁生产合作社,过去分散经营,资金很少,大部分产品随做随卖,几天卖不掉就得停工。一九五二年七月由三十余户独立劳动者,自愿结合,组织了工成白铁生产组(该社前身),凑集资金,统一供销,摆脱了商人的控制和剥削。他们自己直接采购原料,价格平均可低于市价百分之十;统一推销产品,统一包工揽活,与订货者直接见面,逐渐扩大了销路。小组成立了一年多的时间,就扩大发展成为生产合作社,社员增加到一百一十人,积累了资金六万四千七百余元,并购置了集中生产的厂房,增添了新的机器设备。

手工业合作社刚组织起来时,因为资金短少,底子空,所以并不是每个合作社才能够解决“三怕三愁”问题。潍坊市各国营经济部门,根据各社的具体困难,通过加工订货、供应原料、收购产品、银行贷款等不同方式,及时给了这些社很大的扶持和帮助,使困难很快地得到克服。这是手工业合作社能够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一九五一年,新胜红炉社刚组织起来,就遇上淡季,生产出来的农具销不出去,积压着资金,没钱买原料,眼看就要停工,社员生活受到影响。这时,市供销社先以低价拨给铁二十五吨,解决原料困难,保证正常生产,后双拨款七千余元收购其产品,解决了该社资金不足的困难,保障了社员生活,从根本上巩固了合作社。

有些手工业合作社,产品地域性和季节性过大过长,更需要从供销上加以扶持。如第一五金社生产的七眼渔丝,是沿海渔民捕鱼的重要工具。由于生产过程长、产量低,每至捕鱼季节(三至九月),鱼丝供不应求,往往影响渔民生产;而十至第二年二月这一阶段,却销售很少。生产渔丝的手工业劳动者在分散单干时,到了淡季,一般都要转业,另谋生活。该社组织起来后,由于淡月不能生产,社员每月收入很低,生活非常困难。为了保证该社淡季正常生产和旺季市场的供应,自一九五二年冬,我们即开始采取淡季加工储存,旺季组织推销的办法,扶持该社生产。即在淡季,由市联社供应原料,加工生产,并先支付社员工资和生产费用;产品销出后,再将利润大部分分配给该社。这样不仅保证了该社正常生产,而且社内还有积累,并保证了渔民的需要。

国家对手工业生产社的扶持,还打击了商业资本家对合作社的进攻,保护了合作经济。如一九五二年和平镜业社刚刚成立不久,只有三百元的资金,力量比较薄弱,碰上淡季,生产即非常困难。这时资本家韩道庆联合了同行业的资本家,以降低产品售价向合作社进攻,扬言要“三个月打垮和平社”,这就更增加了合作社的困难。社员思想也发生混乱。这时市联社为了帮助该社有力地与私商作斗争,先后拨款一万三千余元,供应该社原料、收购其成品。当资本家降价出售产品时,合作社按时生产,停止销售。资本家产品快要售完时,合作社再仍按原价出售。斗争的结果是资本家失算了,合作社在市联社的支持下没有被攻垮,相反地,却一天天成长壮大起来。

国家银行给予手工业合作社必要的贷款,对于帮助才工业合作社克服供销困难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国家银行除了正常地给合作社贷款外,常常有这样的情形:一个手工业合作社,目前正在生产甲种产品,随着季节的变化,很快就要改换乙种产品,而生产乙种产品的原材料不多,需要现在购买,作短期储存,但合作社资金短少,没有力量储存。这种问题,十有八九是依靠国家银行贷款来解决的。一九五三年十月,国营南定铝厂有废三角铁八十余吨,每吨市价可值三百二十元。新利生产合作社业务人员去采购时,该厂为了扶持合作社,愿以每吨一百六十元出售。新利社知道这些铁可以作车圈两万余支,安排一百余人的生产,一个月后就是车圈旺季,但是自己只有存款七千八百元,非常着急,经与银行研究,银行立即贷款五千元,予以支持。

组织手工业合作社的整个过程,深刻地证明:从供销入手组织起来,解决供销困难,克服淡季影响,是广大手工业劳动者的迫切要求,是组织用工业合作社的基本方法,也是手工业合作社能否巩固的重要因素。

二  由小到大,由低到高

潍坊市在从供销入手,组织手工业劳动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组织的时候,在组织形式上同时还掌握了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原则。这从下列工业合作社(组)的数字中就可以充分地看出:

截止到一九五二年底,全市共有手工业生产社(组)二十二处,其中有供销生产社九处、供销生产小组两处,其余十一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大部分是在一九五二年前由供销生产小组过渡来的。一九五三年,在党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发展起来的合作组织,大多数是供销生产小组。如到一九五四年底,全市有手工业生产社(组)一百二十二处,其中供销生产小组就有八十二处、供销生产社两处,生产合作社只有三十八处。

按照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形式,组织手工业劳动者参加手工业合作组织,也就是说先组织手工业供销生产小组或手工业供销生产合作社,然后再逐步过渡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这样做有下列好处:

1.手工业供销生产小组和供销生产合作社是由若干个体手工业劳动者或个体手工业户,为了解决原料采购和产品推销的共同困难而组织起来的。这是手工业合作组织的低级形式,一般是生产工具仍归手工业劳动者个人所有,其家长、雇用、师徒三种关系不变,只是在供销上合作社与国营经济挂上钩,摆脱商业资本家的剥削和控制。因此,这种形式对于迫切要求解决供销困难而私有观念又比较浓厚的手工业劳动者来说,是非常容易接受的。

2.手工业劳动者开始组织起来,资金短少、厂房窄狭,还不可能集中生产,必须在原有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公共积累,才能为集中生产创造条件。

3.合作化初期,不仅领导缺乏经验,而且骨干力量少,群众觉悟不高,随着生产的提高和合作社的逐步发展,我们可以不断地创造经验,培养办社骨干;同时,经过合作社的教育,提高社员的思想觉悟,并逐步了解他们的生产经营情况,便于对他们进一步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大成织布合作社(后改为第四棉织社,现已=转为合作工厂),就是这方面很好的证明。这个社是在一九四八年开始组织的,经过了以下四个发展过程:

第一步,一九四八年八月,当时国营大华贸易公司,组织个体手工业劳动者,加工织布,有手工业者六人,六台织布机组成了一个生产小组。他们共同推选武福太为组长。各户分散生产、统一领纱送布。小组在国营经济扶持下,有了发展和扩大,一九四九年有了十台织布机、二十人。机数和人数多了,事情也多了,生产需要有人进行管理,大家就研究确定让组长半脱产,负责召开会议,研究和管理生产,各户仍然分散生产。此时,小组在区政府的领导和帮助下,已改为生产合作社,但实际上仍然是一个供销生产小组。他们从加工费中抽出百分之五留在社里,除办公费用外,其余全部作为公共积累。

第二步,这个小组转为生产合作社后,生产开始有了一定分工,社员可以专心生产。这时,又有不少后工业劳动者申请参加了该社。到一九五一年七月,该社又发展到四十台织布机、八十余人,并已积累资金三千余元。经过合作化的教育,社员政治思想觉悟也都有一定提高,对合作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都要求发展和提高合作社的生产,巩固自己的合作社。因此经大家研究,用两千余元买了十三间厂房,有六台织布机实行集体生产,并由社内统一浆纱、轮机。集中生产部分由社内统一核算盈亏,集体社员实行工资制。分散的机主,其家长制和雇用关系仍然不变,仍然从社内领纱交布,按时领支工交费。

第三步,到一九五二年第四季度,该社已经发展到八十台织布机、一百六十余人,公共积累又有增加,社员经过“三反”、“五反”等运动和民主整社的教育,觉悟又有了提高,合作社的领导干部经过几年来的锻炼,也有了一定的经验和一定的管理能力,因此全社实行了统一核算,集体生产的织布机增加到十四台,分散机主和机主雇用的工人全部领取工资,由社统一支付;并按机台数发给机主房租费、机器租赁费和零件维修费、电灯费等。机子虽然仍归机主私有,但由于合作社直接把工资支付给工人和其家人,这样就初步改变了雇用和家长制的关系。

第四步,到一九五三年,积累进一步扩大,合作社已经巩固壮大,购置了新厂房,并将各分散机主的大机作价归社,全部实行了集体生产,成了高级形式的生产合作社。

由此可见,手工业生产合作组织的形式,必须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开始就大,不易巩固;开始就高,不仅领导干部缺乏经验,而且也不切合群众在当时的要求。

手工业合作化的过程,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这是一般的规律,并不是对所有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经过程。事物的发展,都有量变和质变两个不同的阶段。量变为质变准备条件,质变是量变的结果。经过一个时期,由于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普遍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在手工业者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威信,从手工业劳动者中间已经培养出了大批骨干,领导上已有了较多的领导经验,在这种情况下,手工业合作化的过程,不一定再死板拘泥于一般规律,不经过供销小组和供销生产合作社,而直接由手工业工人组织高级形式的生产合作社也是可以的。在一九五六年合作化高潮中,潍坊市有不少合作社就是这样组织的。这两种做法,是在手工业合作化两个阶段、两种情况下采用的,都有着积极的作用,都是正确的。关键问题是“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三  根据行业特点和生产性质确定生产形式

手工业合作社组织起来以后,是集中生产,还是分散生产好呢?总起来说,在一般情况下,把合作社办的大一点,集中一点,是一个发展方向。但是由于手工业的特点是行业复杂、品种繁多、分布面广、经营灵活,对于满足和供应社会上多种多样的需要,有很大的适应性,因此在具体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又必须根据手工业各个行业的特点和生产性质来确定。根据潍坊市手工业合作社的实践情况来看,凡是制造性的行业(如红炉、棉织等),实行集中生产是有一定好处的。因为这些行业实行集体生产后,可以逐步地实行分工协作,便于交流生产技术,推广先进经验,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效率。如新胜红炉社生产的锄刃,自一九五四年以来,社会需要量较前大大增加。当时该社只有十二支炉生产锄刃,每支炉日产二十四个,全社只能日产二百八十八个,不能满足社会需要。该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即研究把生产实行分工协作,流水作业,将整个生产过程划分为刹鼻、砍瓦、上鼻、提边、溜火等五道工序,每支炉只作一道工序;并根据社员的生产技术特长来分配工作,技术最高的上鼻工序,由三个技术最好的钳工作。由于实行了分工协作,流水作业,社员便有可能把注意力集中在一道工序上,很快提高劳动熟练程度。同时工序专一了,锄刃的规格也统一了,因而全社锄刃的产量和质量大大提高。产量由过去日产二百八十八个提高到四百四十个,提高百分之五十六点七;质量由过去百分之八十提高到百分之九十八至百分之百。因此,在制造性的行业,组织起来后,只要有条件,一般的就应该实行集体生产。但是,也应当看到,有些行业,家庭辅助劳力较多,是“连家铺”,历来就是全家动手,进行生产,组织起来后,如果实行集体生产,就很容易造成“一人入社好,全家吃饭难”。对于这样的行业,应根据具体特点,在一定的时期内,继续保持分散生产的形式。这对于发展生产和安排社员家庭辅助劳力,保证社员收入,都是有一定好处的。如首饰业就是这样的情况。首饰业刚组成小组时,全组有组员四十人,但家庭辅助劳动力有一百五十人左右,由于分散生产这些辅助劳动力都充分地利用起来了。生产铃铛的组员朱光之,全家七口人,就是他自己是个整劳动力,如在社集体生产,每月收入四十余元,很难维持全家生活;而分散在家生产,产品的主要劳动由他负担,其他砸货、挤货、捣货等轻微劳动,均由其母亲、岳母、妻子去作,大儿子放学回家后也帮他平坯,因此全家每月收入八十元左右,保证了全家生活。

凡是半制造半修理性的行业,制造部分应根据上述精神,逐步实行集中生产;修理部分应继续发扬过去便利为群众服务的优点,实行分散生产。如木业生产马车盘、小推车、桌、椅、床等,全系制造性质;但一般木业具有半制造半修理性质,根据消费者的需要,游街串巷,进行生产和修理,与消费者联系密切。合作化后,我们会一度忽视了木业这个特点,把全市木业实行了集中生产,不仅合作社缩小了自己的服务阵地,使生产任务减少,而且造成了为群众服务不便,社会不满。在调整组织形式时,各社除了把属于制造性的产品,继续进行集中生产外,将原来属于零星产品和修理服务部分,增设了门市部,分散到门市部去生产。这样调整后,不仅提高了社员的生产积极性,而且便利了为居民服务。如木业一社,一九五七年三月增设门市部以后,仅据四个门市部的统计,四月份即作零星修理工五百九十八个,收入一千二百余元,比未设门市部以前上升了五倍。对此,街道居民反映良好。有的民主人士在市人代会上提出表扬。有的群众说:“合作社过去高低不作零活,现在出来找活干,真是为群众办事了!”至于过去一向以游街串巷等流动方式为居民服务的流动手工业,当然是更不应该实行集中生产的。

另外,在组织手工业合作社(组)的时候,还必须很好地注意选择行业,根据广大人民特别是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对各行业进行调查研究、摸底排队,按照供产销平衡的原则,确定哪些行业首先组织;哪些行业现在不能组织,将来可以组织;嗖行业不需要组织。在这方面,我们的体会是:对于哪些有前途、产品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的行业,应首先组织起来;对于一般的行业,应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进行组织;对于前途不大或已不符合广大人民群众需要、产品销路不广或没有销路的行业,组织时必须特别慎重。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避免盲目性。潍坊市在一九五三年以前,在棉织、铁业等行业中组织的二十七个合作社(组),一般都是当时国计民生所迫切需要的,某些产品并且供不应求。一九五三年,农业生产空前丰收,向手工业生产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因此,一九五四年,我们又在红炉、白铁、五金、竹木等行业中,组织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组)对于满足和供应城乡人民生产生活需要和支援国家建设等各方面,都起了极大的作用。一九五六年,我们曾组织了一个制墨生产小组,由于这种产品的销路多半已为墨水、墨汁所代替,因而造成了产品积压,给归口的国营公司背上了供销包袱。这一教训,是应该很好记取的。

     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生产关系的改变

国家在过渡时期,领导与教育手工业劳动者组织起来,走合作化的道路,就是为了把手工业者生产资料个体劳动者所有制,逐步地改变为生产资料合作社集体所有制,从而把个体手工业家长制的、封建残余的雇佣关系和师徒关系,逐步改变为互助合作关系;把个体手工业的分散生产,逐步改变为分工协作的集体生产,为手工业半机械化和机械化生产创造条件,将手工业生产逐步地纳入国家经济计划轨道。

一  改变生产资料个体所有制为集体所有制

改变手工业劳动者生产资料个体所有制为合作社集体所有制,就是把个体手工业劳动者自己所有的作坊、机器设备与手工工具变为合作社所有的问题。这是对手工业劳动者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根本问题,也是一个改变生产关系的重大问题,必须慎重处理。

手工业者,他们一方面是私有者,有自发的资本主义倾向。但更重要的,他们是劳动者。在党的领导下,手工业者是完全能够自愿地接受社会主义改造,走合作化道路的。因此,手工业劳动者在组织起来以后,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生产关系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对组织起来的手工业劳动者,国家如果只给与经济上的帮助,不进一步改变其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生产关系,使手工工具的个体所有制长期保留在合作组织内部,不仅不难真正解放手工业劳动者,而且合作社也很难巩固。如一九四八年秋季,潍坊市组织了个公利红炉供销社,这个社由全市二百一十七户炉主(内有少数手工业资本家)组成,不仅仍然分散生产、个体经营,而且生产资料所有制和雇佣与师徒等关系均未改变。合作社的干部都是炉主,为炉主作工的雇工和学徒都不是社员。炉主从合作社领取原料,通过合作社销售产品。由于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生产关系没有改变,合作社又被圈套的炉主掌握了领导权,因此该社在没有基本群众监督的情况下,便按着资本主义的形式发展:炉主们用孬料换合作社的好料;到了旺月,好产品自己销,残品劣品交给合作社;到了淡月就赊欠原料,拖欠资金,使合作社毫无公共积累,以至威信扫地,最后垮了台。

但另一方面还必须注意,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生产关系应逐步改变。“弯子不能转的太陡”,也就是说,不要超出群众的思想觉悟,过急地把手工业劳动者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师徒关系,一下子改变过来。因为手工业劳动者的生产工具和设备,虽然很简单,但也是手工业者用了很长时间,才积累起来的。有不少手工业劳动者,在学徒满师后,从当雇工的时候起,就以自己能够独立生产为目标,开始积累生产工具。因此,手工业劳动者,对于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设备是非常爱护和留恋的;当着要作价归公的时候,他们在思想上必然引起激烈斗争。巨轮白铁生产合作社副主任王洪图,在开始建社时,非常积极,把自己的工具借给合作社公用。但当大家讨论要把他那一盘压力、八部模子和其他工具估价作为公共财产时,他却痛得几天不能入睡。这些工具和设备,伴随他多少年,和他的生活紧密相连,过去他把希望就寄托在这些工具上。工具供给合作社用,所有权还在他手里,他没有什么顾虑,一旦说这些工具不是他的了,他的思想就不能不引起很大的波动。这种情况,正如该社一个社员所说:“合作社刚组织起来,眼前是一堵墙,墙那边不知是路是河。工具归公了,万一墙那边是条河,那就连个老本都没有了”。

改变生产资料的个体所有为集体所有,是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中心环节。在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同时,手工业者家长制的、封建残余的雇佣和师徒关系,也随之改变;但改变这种关系是不容易的。新胜红炉社开始组织时,铁匠谭林要到河西城里去参加组织手工业合作社的会议。当全直到白浪河桥上时,徘徊许久,不能决定走过去还是返回来。他为什么这样酬师三年,这是三个无偿的劳动力,“正是捞钱的时候”。参加了合作社,师徒关系变为互助合作关系,就等于放弃三个无偿的劳动力;如果不参加合作社,供销又有困难,他自己深深知道,继续单于,是绝对没有前途的。就是这种矛盾心理,使他进退两难。由此可见,要把个体手工业劳动者的雇佣和师徒关系,改变为互助合作关系,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们有的合作社在这方面是走过弯路的。新胜红炉社,在开始组织的时候,就改变了生产关系,统一经营管理,生产资料公有,师傅和徒弟、炉主和雇工平等入社,由于“弯子转得太陡”,在组织工作中增加了不少困难。开始组织合作社时,十一户炉主很积极,但提到工具作价公有和师徒平等入社时,炉主刘风翥当场退出了合作社,其他的人也都一言不发;第二次开会,就有两人不到。炉主们不愿意放弃对学徒的剥削,坐在城墙上议论:“麦子黄了,饭到了口,吃不吃?”

这就证明:对小生产者私有制的改造,绝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搞好的。由于小生产者具有根深蒂固的私有观念,当他们还没有尝试到集体公有的好处的时候,一下子把生产资料改变为公有制,就象打了他们的饭碗一样,不是把他们吓跑,就是使他们进退两难。这一点在合作化初期,必须切实注意。

根据上述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有些合作社在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生产关系的时候,紧紧掌握了“既不要不变,又不要突变”的精神。象前面所说的大成织布社的改变过程一样,先从供销入手组织起来,所有制和生产关系暂时不动;生产有了发展,社员觉悟有了提高,合作社有了积累,逐步集体一部分;再发展一个阶段,条件已经成熟,再完全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生产关系。在合作化过程中,凡是这样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生产关系的改变,都是比较顺利的。

在已经组织起来的手工业合作社中,必须逐步消灭业主与徒弟、雇工之间的对立情绪,使之变为互助合作的同志关系。因为手工业中的雇佣和师徒关系,虽不是劳资关系,但由于业主对雇工、学徒有一定的剥削;业主对徒弟保守技术,不认真传授,学徒一般得三、四年才能出徒;在生产中,业主对雇工、徒弟多以粗暴态度对待,甚至打骂,因此过去许多业主和雇工、师傅和徒弟之间,在思想上是对立的。在他们入社之后,这种对立情绪随之带到社内来,若不削除,将影响社员积极性的发挥和技术的提高。为些,必须及时向社员特别是雇工和学徒,进行深入的社会主义教育,反复向他们说明业主和雇工、学徒之间关系的根本变化,迅速提高思想觉悟,树立“尊师爱徒”,并采取包教包学的师徒合同等办法,建立和巩固新的师徒关系,以充分发挥社员的生产积极性,努力学习技术,加强团结,搞好生产。凡是这样做的,对于生产的发展和技术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好处。如曾被邀请列席全国建设社会主义青年积极分子大会的红炉钳工聂少华,入社前,他跟炉主学了三年徒,还不会掌钳,入社后,由于建立了新的师徒关系,包教包学,他很快就成了一个熟练的钳工。在他当了钳工后,由于他曾深深体会到学徒学技术的迫切心情,教徒弟非常耐心和认真。他为了使徒工很快地学会技术,有时就叫打头锤的替他掌钳,叫打二锤的去打头锤,打三锤的去打二锤,自己一边给他们打着三锤,一边仔细指导。在他的耐心和认真教导下,徒弟只要三个月就可以出徒。

潍坊市在手工业合作化过程中,根据生产需要,在较大和基础较好的社,先后吸收了复兴印刷厂、庆丰铁工厂、建生铁工厂三户小手工业资本家参加了合作社。这些小手工业资本家,绝大多数是由手工业逐步上升的。他们大部分既是劳动者又是私有者,有一定的技术,能掌握生产,同样也有着分散、落后、保守、盲目等弱点,存在着供销困难。由于他们经过“三反”、“五反”运动和总路线的教育,提高了思想觉悟,因此在加入合作社前,都曾三番五次地申请入社,决心很大。他们被吸收入社后,接受改造,愿意在合作社中积极劳动。

在吸收他们加入合作社时,他们的技术设备和技术力量,是合作社生产上非常需要的,这些,在某个方面和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合作社的发展。如第一文具印刷合作社,过去只能印信封、信笺、文化本、旧账簿等低级产品,而且都是用木版印刷,质量粗糙,成本又高,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造成生产萧条、难以维持的局面。一九五四年,该社吸收了有铅印设备的私营复兴印刷局后,由于设备条件和技术力量的增强,不但由过去的木版印刷改成了铅印,提高了产品质量,打开了销路,并且根据人民需要试制了新式表册、价目表、广告、新账簿等六十余种新产品,每月营业额较前提高了很多。再如新胜红炉社吸收的建生铁工厂,小资本家庄延英、张焕亭,都有较高的技术,在该社试制耘锄、铡草机、玉米脱粒机、木铣等新产品中,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通过这一工作,我们体会到:在合作化过程中,有条件的根据合作社的生产需要,稳步地吸收一部分掌握技术、自愿放弃剥削的手工业小资本家,参加圈套的和基础较好的合作社,将他们适当安排到生产或生产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去,这对于发展手工业合作社的生产有一定好处。

二  由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的过渡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是手工业劳动者的集体经济组织,是过渡性质的经济。刘少奇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指出:“一部分的合作组织在适当的条件下,将要发展成为国营企业或者并入国营企业;一部分的合作组织将长期内保持生产资料的集体所有制;而另一部分的合作组织,则将在社会主义企业的管理下保持各负盈亏的经营方式。”因此,手工业劳动者,从个体私有制过渡到集体所有制,再从集体所有制的合作社过渡到全民所有制的国营工厂,这是手工业合作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和正确方向。

潍坊市手工业合作社,和全国各地的手工业合作社一样,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已经成长壮大起来,大部分变成了规模较大的工厂。特别是自一九五八年工农业生产大跃进以来,广大社员的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有了空前的提高,合作社的生产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部分合作社已经具备了转厂过渡的的物质条件和思想基础。中共潍坊市委为了满足这一新形势的需要,在一九五八年,根据国家需要、对生产有利、社员自愿的基础,批准一部分手工业合作社转成(或并入)了地方国营工厂或市联社经营的合作工厂。

这些手工业生产合作社,通过转厂过渡,进一步推动了群众搞好生产、完成跃进计划的积极性。新利农具社在转厂后的二十天内,群众就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三百八十项,改进工具和操作方法五十余项,所有产品都达到或超过了跃进的生产定额。巨轮白铁社在“七一”转厂后,当月超额完成跃进计划百分之六。同时,这些合作社转厂过渡后,便于地方党委和政府部门按行业加以领导和统筹安排供产销计划,并根据整个国民经济的需要,对某些工厂进行有计划的投资扩建,以便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高的程度上,多快好省地发展地方工业。

那么,手工业合作社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转为地方国营工厂或市联社经营的合作工厂呢?根据我们的体会,一般来说,凡是广大社员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自愿转厂和生产技术水平较高,管理工作基础较好,产品比较固定,为国家所需要,有正常生产任务的合作社,就可以进行转厂过渡。在过渡的方式上除了国家的特殊需要外,手工业合作社一般的先转为市联社经营的合作工厂,再根据条件逐步转为地方国营工厂,将过渡的步子分两步走,更为稳妥一些。

手工业合作社转厂过渡后,必须对全体职工及时进行强有力的勤俭办企业的思想教育,严格实行经济核算,继续保持和发扬手工业合作社勤俭节约、精打细算的优良传统,否则很容易在部分职工中产生“供给制”思想,影响生产积极性。手工业合作社的各项生产管理制度,对于合作工厂来说,大部分仍然是切实可行的。合作工厂,在生产管理上,可以参照执行地方国营工厂的某些制度和方法,但必须根据具体条件,恰当地运用,不可生搬硬套。

民主办社和勤俭办社

民主办社和勤俭办社,这是党对手工业合作社指出的两条根本的办社方针。在贯彻执行中,这两条方针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每一个手工业合作社能不能正确全面地贯彻这两条方针,是合作社能否发展和巩固的根本保证。合作社只有在民主办社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依靠全体社员,做到勤俭办社;凡是勤俭办社议会贯彻的好的合作社,干部都有良好地民主作风,干部和社员、社员和社员之间都能紧密团结。因此,合作社在认真贯彻执行民主办社方针的同时,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勤俭办社的方针。

一  依靠群众,发挥组织作用

手工业合作社是手工业劳动群众的集体经济组织。它的财产属于全体社员公有。干部和社员、社员和社员之间的关系是互助合作的关系。因此,合作社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生产,办好合作社,必须根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充分发扬民主,贯彻民主办社方针。

手工业合作社,要贯彻民主办社方针,首要关键在于大胆依靠群众,发挥民主组织的作用,建立一些必要的民主制度,活跃社员民主生活。因此,手工业合作社应按社章规定,定期召开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大会,举凡合作社的生产计划、供产销安排、组织调整、收益分配、工资福利等重大问题,都要经过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然后提交理事会贯彻执行。理事会要定期向社员报告工作,公布账目,使社员了解社内的财务收支、经营盈亏等家底情况。监事会对理事会的工作要及时进行督促检查。这样,社员、理事会、监事会才能上下左右一致,搞好生产经营工作。这就要求,手工业合作社的干部要树立民主作风,相信与依靠群众,贯彻群众路线,遇事同群众商量。不少合作社的实践证明,在工作中不管有多大困难,只要合作社的干部能够相信群众的大多数,善于向社员交家底,让广大社员讨论研究、想办法,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一切事情都可以办好。潍坊市五金三社主要是生产各种锁,会一度因成本高、质量低影响销路。其主要原因是每生产定额太低,不能充分发挥社员潜力。当时该社锁的成本是每打十一元二角五分,比烟台锁每打高百分之二十五,售给当地百货公司,每打价为十一元七角五分,每打锁,合作社只能积累五角,每月只能积累六、七百元,几年来总共才积累了一万八千元。但全社一百一十八人,每月光发工资就得六千三百余元。同时,其中有计件工资的社员六十八名,每月平均工资为五十三元六角,最高者达七、八十元以上,有计时工资的三十三名社员,每月平均工资为三十七元,因而计时工资的社员对计件工资的社员有所攀比。如有的反映说:“有技术不如没技术,当师傅不如当徒弟。”这样不仅影响到合作社的积累,而且影响到社员的团结和生产潜力的发挥。该社领导上和理事会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反复研究,认为要降低成本,打开销路,唯一的办法是调整生产定额,但是这一工作必须向社员公开家底,进行算账教育,让社员讨论解决。最初,领导上估计这次调整定额,面广、幅度大,可能会遇到很大的阻力,最顺利也需要五、六天的时间去进行工作。可是经过社员反复讨论,算账对比,大家很快认识到过去只顾个人拿工资,不管合作社积累的思想是不对的,多数社员自动要求调整定额。如有的说:“咱社总共才积累了一万八千余元,不调整定额,堵塞了销路,光发工资三个月就发光了,太危险了。”老年社员反映说:“对呀!不能不个长远谱,分光吃了,不发展自己的合作社,到后来谁养老!”青年社员反映说:“咱啥技术也不懂,才干了一年半载,就比国营柴油机厂七级工赚钱还多,太不象话。”由于全体社员都认识到了定额太低,影响到合作社的发展,因此,虽然六十三名计件工资制的社员,生产定额都要提高百分之三十左右,但在一个晚上,仅用了二十余分钟,就被全体社员一致通过。通过这次调整定额,全体社员受到了一次民主办社的实际教育,提高了当家作主的思想,发挥了生产积极性,全社月产锁由八百打提高到一千八百余打,合作社每月积累由七百元增加到五、六千元;同时,也使该社管理干部切实体会到:遇事只要和群众商量,走群众路线,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其次,要充分发挥合作社监事会的作用,经常有计划有领导地对合作社的生产进行检查,这是运用民主组织来改进管理,推动生产的有效方法。过去,各社对发挥监事会这个民主组织的作用,去督促理事会搞好生产,办好合作社是很不够的;监事会多流于形式,监事主任无事作。有的社主任说监事会主任是“浪荡公子”,监事主任也很不安心工作,要求干脆取消监事会。以后,市联社召开了全市监事主任会议,学习了监事会办事细则,布置了监事会的工作,并订成制度,从此发挥了监事会对推动生产,改进管理工作的作用。如棉织三社在一九五七年十月份,在监事会下成立了社员代表检查组,对第三季度的生产和工作进行了检查。检查后,召开了社员代表大会,由监事会提出了工作检查报告,肯定成绩,提出缺点,让代表畅所欲言,进行讨论。理事会再根据检查组检查报告和代表的发言,总结检查合作社的生产和工作,提出今后意见,发动社员代表讨论修订后,作出决议,贯彻执行。通过这次检查,推动了生产和工作,全社卡其布的质量由上月的百分之八十四点二提高到百分之八十八点三;条布质量由上月的百分之九十二点五提高到百分之九十八点三。

通过这次民主检查生产,全体干部和社员一方面认识到要想管好生产,必须大家的事大家来管,实行民主办社;另方面认识到,发挥监事会的作用,对于促进生产和加强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如社员朗丰岐说:“这次代表会不同以往的代表会,过去是领导说,咱们举手通过,今回在监事会的领导下,社员代表检查工作,了解情况,发表意见,讨论解决办法,决定合作社的工作任务,这才是真正的民主办社”。

再次,合作社必须按时向社员公布财务收支账目和介绍业务经营情况,让社员监督合作社的财务开支,知道自己的劳动成果和生产中的问题。如工胜织布社自建社以来,就一直坚持实行按时向社员公布账目的制度,社员反映很好。社员宋希德说:“我在旧社会给资本家作工时,光知道干活;现在入了合作社,干部每月都把账目说给咱们听听,真是社员当家作主了。”特别是该社每次向社员公布账目,都结合每一时期的中心任务,不仅使社员了解合作社的收支情况,而且还受到实际教育。如结合开展增产节约,会计在公布账目时,就运用当时社里的浪费实例,向社员算账:每月亏五十捆棉纱,一年就要亏六百捆,每捆二十元,全年浪费一万二千元;这些钱可盖三十余间厂房,可买四百多匹布,使社员提高了对节约的认识。社员李笃恭说:“确实得注意节约,人多了,每人浪费一点就了不得。”有的社员提出向社里借钱,看到会计公布的账目,介绍社里资金不够,向银行贷款好几万元,主动提出不借了。该社由于长期按时公布账目,社员也养成了关心合作社的好习惯。如女社员王玉贞说:“每月都公布账目,到了月初,就觉着好象有个事似的,谁知道咱们这个月生产搞的怎么样啊!等会计一公布账目,心里就亮堂了!”。

二  加强民主管理,计划指导生产

在潍坊市手工业合作化初期,手工业合作社的管理,都没有成套的办法,在生产管理上较普遍地存在着生产无计划、定额不合理、缺乏责任制度等问题,造成产品质量低、浪费大、成本高、效率低,大大阻碍了社员积极性的发近和生产力的提高。因此,通过加强民主管理,抓住计划指导生产,使手工业合作社从落后的管理水平提高到计划管理的水平,在当时是摆在每一个手工业合作社面前的重大课题,也是它们能否继续前进的关键所在。但是对于计划管理的重要性,当时在后工业合作社的干部和社员中,认识是非常模糊的,编制生产计划往往只是为了应付上级,不认真讨论,更不与社员见面;所谓领导和管理生产,就是干部忙于事务,跟着生产跑,“兵来将档,水来土”,“头痛治头,脚痛治脚”。一九五三年,市委加强了对手工业合作社的具体领导,市联社明确了以搞好生产为中心的工作方针,才深入基层工作,加强生产指导,开始重视了生产管理,逐步贯彻了计划管理。

首先,加强对干部和社员的思想教育,使干部和社员真正认识到计划管理的重要性,和完成个人计划与完成国家计划的关系。前面说过,在手工业合作社里,干部和社员认为合作社条件差,原料不固定,产品变化性大,生产不正常,没法实行计划管理,因此,计划观念很差。如有的社员反映说:“我家三辈子打铁,没有计划,一样干活。”还有的怕实行计划管理后,完不成计划,要负责任等等。要解决干部和社员的这些思想问题,最好是采取一面教育、一面推行的办法,用算账对比和实例向大家进行教育。具体做法:我们可以一方面通过总结生产,向群众算质量账、产量账、生产管理无计划的损失账,通过这一系列的算账对比教育,说明计划指导生产的重要意义,提高群众的思想认识;一方面可以深入生产,培养典型小组、典型人物,以突破生产指标的实际事例,说明制订计划、完成和超额完成计划对发展合作社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直接关系,使群众看到计划生产的好处,从而树立和提高群众的计划观念。

其次,是民主编制与修订生产计划。抓住编制与贯彻生产计划,发动群众改善生产管理,这是贯彻生产计划管理的重要环节。在这方面,新胜红炉社的做法较好。他们先由领导提出计划指标,下达社员讨论修订,然后作出决议,全社围绕计划,进行工作。具体做法是:1.计划科在每月度开始前五天,编出月度的供产销计划草案。编制的根据是:上级批准的计划指标;国营商业部门加工订货的品种和数量(应当首先进行安排);再根据原材料供应情况和市场需要的变化情况,确定自产自销一定的品种和数量。与此同时,财务科编出财务成本草案。供产销计划与财务成本计划草案的内容主要包括产量、质量、原材料消耗、工具维修费等定额指标。计划草案拟出后,提交理事会,由理事会召开各职能科及大组长会议,讨论修订。2.理事会在月度开始前三天将各项计划指标下达各车间、工序,发动社员,进行小组讨论,订出具体作业计划和完成的措施。小组讨论制订具体计划的过程,是发动先进带动落后,新旧思想斗争的过程,因此管理人员要分工掌握。3.月初,由统计员将各组具体计划列出生产进度表,按日检查产量、质量,按旬检查原材料消耗。这样,计划有了群众基础,为群众所掌握,实现有了可靠保证。社员反映说:“有了计划,就有了方向。”

再次,为了保证计划的完成,还要建立健全切实可靠的生产管理责任制度:

1.原材料保管制度。手工业合作社组织起来后,由于没有原材料收发、保管制度,或制度不健全、不严格,因此,领料交货都没有数,时常大材小用、优材劣用,造成很多原材料的浪费。这是存在的较普遍的现象。存在以上现象,就很难正确全面地贯彻计划管理。因此,建立健全原材料收发、保管制度是保证合作社实行计划生产的重要一环。应该建立哪些制度呢?新胜经炉社作了如下几种规定:

挑选整理,分级保管:合作社一次购进之材料,如碎铁,方的、圆的、扁的、长的、短的,什么样的都有,要首先加以挑选整理,按照原材料的可能用途,分出级别,再入库按级进行保管,社员干什么活,就发给什么料,量材使用。

合理配料:社员生产产品,都是由自己裁料,这也是造成浪费的原因之一。后来根据社员提议,实行了统一裁料配料,解决了这个问题。

规定“四准”:就是原料消耗定额准、配料准、过磅准、记录准。

建立生产记录单:社员在生产中,从领料到交回成品等每项生产活动,都详细加以记录,并按旬将每个社员使用原料的情况进行总结检查,对节约原料有成绩的社员,及时公布表扬和奖励。

2.制订产品检验标准,建立产品检验制度。手工业合作社刚组织起来,产品没有一定规格标准,即便配备了检验员,也是凭“眼看、手摸、心琢磨”进行检验,因此不能促使产品质量很快提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社通过发动群众,民主讨论,逐步制订了产品检验标准,配备了专职或兼职检验人员,建立了产品检验制度。根据各社几年来的体会,凡是比较固定和大型的产品,一般都应制订较明确的质量标准(最好由市联社统一制订,交各社执行);产品过于零星,制订明确的质量标准确有困难者,也应作出样板或实物,使社员照样生产。产品质量标准能否严格执行,产品检验员能否按标准检查,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合作社应选择思想觉悟高、大公无私、有一定的生产技术和实际生产经验的社员,经市联社批准,担任产品质量检验员。

3.建立定额管理制度。先进准确的生产定额,是编制生产计划的重要根据之一。各社制订生产定额,多是参照原始记录,依靠党、团积极分子,和领导人员深入生产过程全面摸底、找典型的方法,制订出平均先进定额,向社员进行公布。向社员公布生产定额时,首先是对社员进行社会主义教育,使其明确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一致性,以克服社员的自私保守和单纯的工资观点。其次是,为启发社员的生产积极性,和避免因调整定额过于频繁而影响社员生产潜力的发挥,市联社规定每季调整定额一次(因改进工具和改进操作不能调整者例外),并规定使用不同规格的原材料,实行不同的产量定额和工资计件单价。在贯彻执行中,着重是加强原始记录的分析,抓住突破先进定额的典型,及时在黑板报或一定会议上,进行表扬,并说明其突破定额的原因和作法,以鼓励先进者更先进,落后者赶先进。

4.建立科室联系合同。在建立健全上述各项制度的同时,合作社必须用生产计划把管理人员和各个职能课室组织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按照生产计划的要求,各个职能科室都要以为生产服务、对生产计划负责的精神,制订工作计划;车间与科室、科室与科室之间要订立联系合同,避免相互脱节,保证有节奏地进行生产。另外,做好劳动力调配工作和安全生产工作,也是保证完成计划的重要措施。

5.在制订并贯彻了计划、建立和健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同时,还要建立检查制度。社主任、车间主任,除了每天根据生产日报,掌握生产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外,还要对计划进行定期检查。根据新胜红炉社的经验,一般应建立以下几种检查制度:①理事会每周召开车间主任会议一次,汇报生产情况检查计划完成程度,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解决措施;②车间主任每周召开小组长会议一次,贯彻领导意图,发扬民主,检查各小组的生产,对完成计划的加以表扬鼓励,对未完成的,检查原因,提出改进意见;③生产小组长在车间生产会议后的一两天内,抓紧召开小组会议,贯彻领导意图,联系实际,进行讨论,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检查一周的产量、质量、技术操作、出勤情况等,找出每人在生产中的优缺点,提出改进方向。

总之,手工业合作社的群众是广大社员,合作社内的一切生产活动,是广大社员生产的总合;搞好合作社的生产,贯彻计划管理,关键在于是否依靠广大社员群众,和计划管理制度是否为群众所接受。因此,认真贯彻执行民主办社的方针,相信和依靠群众,是贯彻计划管理,作到民主管理生产的基本保证;离开了群众的生活活动,不依靠社员群众,民主管理生产就无从谈起。

三  实行“两参一改”,密切干群关系

手工业合作社要贯彻民主办社的方针,合作社的干部放下架子,与社员同甘共苦,打成一片,不断地克服工作中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主观主义,从而密切干群关系,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潍坊市手工业合作社脱离生产的管理干部,大部分是从社员中选拔出来的,他们一般都是勤勤恳恳,一心想把合作社办好。但是由于他们担任领导工作的时间短,缺乏民主办社的经验,在合作社刚组织起来后,一般都缺乏民主作风,不习惯进行民主管理。因此有不少社,形成干部与社员之间的思想对立,关系不融洽。干部埋怨社员落后;社员说社干官僚主义,不深入生产,不关心社员疾苦。几年来,通过民主办社方针的贯彻,这些问题虽然有了很大的改进,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根据我们的深切体会,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关于“干部参加生产,领导生产”的指示和推广“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经验,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方法。如剌条合作社是在一九五七年三月,由原五金二社分出来的一个合作社。分社后,设备简陋,生产困难。由于社主任临时被调出作其他工作,坏分子五学风掌握了大权,欺上压下,威胁与拉拢落后社员,虚报冒领,进行贪污盗窃。社员思想极度混乱,大多数社员感到在剌条社没有前途。市联社党委会派去党支部书记戴宝亭,王一方面在表面上阿谀奉迎;一方面暗地拉拢落后社员与领导对抗。部分社员,在他的威胁下不敢靠近领导。戴宝亭同志发现此情况后,为了搞好干群关系,团结群众,即根据党中央关于领导干部参加劳动的指示,每天除了帮助炊事员为社员打水做饭外,还抽出三至五小时的时间,到各组一边劳动,一边和社员谈生产、啦思想,并利用星期日等业余时间,到每个社员家里去访问。领导干部参加生产,深入群众,和社员同吃同劳动的实际行动,给了社员很大的教育,使社员深受感动。有的社员说:“这样的领导,简直从来没有。”因此,少数积极社员,很快地团结在党支部的周围,大多数中间社员也发挥了生产积极性,提高了生产效率,纷纷向领导上反映坏分子的罪行。从此,领导和群众真正打成了一片。社员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充分挖掘了生产潜力,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全社剌条产量由每月九百把提高到二千四百把,九月份的利润由三月份的三十二元增加到四千零二十二元,每把剌条成本由五元四角七分降低到四元零八分。一九五七年六至十二月份即积累两万两千元,等于过去几年积累的五倍,并在第四季度购买新厂房三十间,进行了迁厂。

一九五八年“双反”运动后,市委指示全市手工业合作社推广“两参一改”的经验,该社发动全体管理干部每日参加生产劳动半天,社员参加了管理,很快取得了良好效果。如该社李风龙小组,原来是社里最落后的一个小组,计划经常完不成。党支部书记参加该组生产后,发现这个组的主要问题是劳动纪律松弛:有的社员干活时,开玩笑,经常离开机器;上班前不作好准备工作,接班迟缓。针对这一情况,他便采用召开收工会(下班前开的会),检查冷热病和算浪费损失账的办法,对社员进行教育,提高了社员的觉悟。有的社员自动作了自我检查,劳动热情大大高涨,生产效率在原来每人每天刴条九百支的基础上,提高到一千八百余支。因此,在二十天的时间内,这个组一跃而变成了全社的先进组。在发动社员参加管理方面,该社把生产管理工作下放到小组,在各小组设了“九大员”,保管员(负责原料、成品、工具保管)、考勤员(负责记录社员的出勤情况)、产品质量检查员(下道工序的产品检验员负责检验上道工序的质量;成品由专人检验)、宣传员(负责小组的生产宣传鼓动工作)、成本员(负责检查生产成本)、工资员(负责计算和发放本小组的社员工资)、卫生安全员(负责安全生产的检查和卫生工作)、生活员(负责社员生活)。社员参加管理后,由于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合作社的主人,因而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觉悟,加强了集体观念和责任心。如有的社员在过去下班就走,作了保管员以后,下班后,总要检查一遍工具和材料。同时,由于发挥了大家管理生产的积极性,因而在管理工作中减去了不少麻烦。如过去发工资完全由会计一人负责,有时一天忙到晚还发不完;社员参加管理后,由小组的工资员计算好本组的人数和工资数,交给会计,只用几个小时就发完了。

在实行干部参加生产,社员参加管理以后,合作社过去规定的一些规章制度有的也随之不能适应新的情况了,作了相应的改革。如过去生产车间买点简单工具,也发由社员提出、小组长同意、车间主任转报理事主任批准后,再交会计支款。这样做,往往因手续过多,时间拖久,而耽误生产。职权下放后,这样的东西由车间自己掌握购买,每月开支不但没有增多,反而减少了。

一九五八年八月,中共潍坊市委召开扩大干部会议,号召各厂向会议献礼,到结束会议还有五天,时间非常紧迫。该社党支部召开集技术人员,开了个“诸葛亮”会,号召大家响应党的号召,开动脑筋,想办法,发明创造,向党献礼。在会上,有的技术人员提出:“我们社里的生产设备很差,根据当前生产需要,就缺少牛头刨床、鼓风机、压圈机、压铁机等,如果我们能够自己作出来,既可以向党献礼,又可以武装自己,一举两得。”这一提议,立即获得大多数人的拥护,接着在会上进行了分工,分头进行准备。第二天党支部又开了一次“诸葛亮”碰头会,回报情况,结果是:牛头刨床的铸件找不到人加工,自己没有设备,图纸、工具也不齐全,大家产生了畏难情绪。这时党支部对大家说:“现在问题很清楚了,摆在我们面前有两条路,我们是克服困难,向市委扩大会议献礼,还是向困难低头?没有铸件,我们能不能用代用材料?设备、工具、图纸能不能依靠我们的智慧来解决?请大家辩论一下,我相信大家是不会向困难低头的。”党支部书记这些扣人心弦的话,打动了每一个人的心,重新鼓起了大家的干劲。大家又重新进行了分工,明确了责任,立即投入了紧张的战斗。没有铸件,他们就用合子铁作床面、弓子铁作托盘、三角铁焊起来作床腿;没有设备,就“蚂蚁啃骨头”,用错锉,用磨石磨;有的社员为了解决材料问题,把自己正在盛着面粉的铁桶拿来用。这样,在党支部的领导下,经过全体技术人员和社员三昼夜的奋战,终于试制成了小牛头刨床、压圈机、鼓风机等四部机器;同时,妇女社员还作成了妇女号割丝机。该社以这五部机器向党献了礼。

总之,在全市手工业合作社内,贯彻民主办社方针,是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经过学习社章,加强民主教育,不断提高干部和社员民主办社的思想,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一直发展到干部参加劳动,社员参加管理,最后终于找到了一条民主办好合作社的正确作法。因此,在手工业合作社内,只要坚决贯彻集体领导和大搞群众运动相结合的方针,政治挂帅,依靠群众,团结技术力量,就一定能把合作社的生产搞好。

四  深入持久地开展增产节约群众运动

手工业合作社是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的经济组织。手工业劳动者,由于很穷,解放后,迫切要求给予合作社某些必要的支持外,主要依靠社员自己的辛勤劳动。因此,毛主席关于“勤俭办工厂,勤俭办商店,勤俭办一切国营事业和合作事业,勤俭办一切其他事业,什么事情都应当执行勤俭的原则”的指示,对于手工业合作社来说,尤为重要。潍坊大多数手工业劳动者参加了合作社以后,仍然保持着过去艰苦朴素、克勤克俭的优良传统,非常珍惜合作社的一草一木,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生产资金少,他们就精打细算,省吃俭用,甚至少拿或不拿工资,把每一文钱都用到生产上去。没有厂房,他们就在露天里生产;工具不够,就借用、租用或轮流使用。但是,手工业劳动者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这是小生产者由个体走向集体的巨大变革,有很多有还不习惯集体生活,缺乏集体主义思想,不关心集体利益;同时,社干没有管理经验,必需的管理制度没有建立起来,因而表现在思想上,有的干部和社员认为合作社家大业大,浪费点没有关系;表现在生产上是浪费大、成本高、质量低、非生产开支大。如根据一九五六年第一铁工社、红炉二社、第七棉织社四、五月份的统计,由于产品质量不好,给合作社造成浪费即达四万三千七百六十元。这些钱可购买面粉二十五万余斤,可建厂房一百一十余间,可买机器五十四部。一九五七年上半年,服装为全行业,非生产开支即占工资总额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七十。

上述这些思想和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勤俭办社方针的贯彻。要克服这些思想,解决这些问题,达到勤俭办社,根本方法是抓住每个时期合作社内部存在的问题,深入持久地开展增产节约运动。潍坊市各社自一九五三年以来,就遵照市委和上级社的指示,每年都以不同的重点,广泛深入地开展增产节约运动。随着运动的深入开展,不仅提高了社员勤俭办社的思想认识,在合作社内树立起了节约风气,而且改进了管理,克服了生产中的浪费现象。如第一白铁社一九五七年在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中,反复地向社员进行了增产节约的伟大意义和运动持久性的教育,说明增产节约是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方针,也是发展合作社生产的根本方法,不但过去搞,现在搞,将来还搞;同时结合社内原材料的浪费、生产定额的保守、行政管理费用开支大的实例,以算账对比的方法,向社员说明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一致性。在此基础上,该社制订了增产节约指标,向社员公布,说明若达到这一指标,一方面可以多供应人民生产和生活用品的需要,特别是可以支援农业生产;另一方面可以增加社内积累七万四千九百元,社员增加收入五千七百元。因此,社员受到了很大教育,提高了对增产节约运动的认识。有的社员说:“不算大账,真不知道浪费的厉害”,千不该,万不该,不该拿着社里的东西瞎祸害”。由于社员提高了思想觉悟,发挥了生产积极性,增产节约运动很快开展起来,取得了良好效果。如喷雾器制管组,在几天内就提高生产效率百分之三十五。社员袁子训改进了拍壶嘴的工具,提高生产效率两倍多,并解决了做水壶的三大技术关键问题之一。木业一社在增产节约运动中深入发动群众,进行问题排除,找漏洞,发现一九五六年返工修理浪费约为四千余元;原材料采购不当,以及在配料方面,大材小用、优材劣用,浪费约为两万两千余元;其他如车间、伙房烧掉的有用木材及辅料浪费,约为八百余元,仅以上几项共浪费两万六千八百余元,占一九五六年总盈余的百分之八十五。通过算这笔账,大多数社员树立了节约风气,积极想办法,找增产门路,增加和恢复了三十余种产品,扩大了销路。

通过开展增产节约的群众运动,提高产品质量,克服返工浪费,也是贯彻勤俭办社的重要内容。手工业合作社的产品零星,没有严格的规格质量标准,再加干部、社员存有“到了旺季捞一把”的资本主义经营思想,因此,手工业产品质量低、返修率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给合作社造成很大的浪费。各社在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中,一般的都举办了废次品展览会,组织社员互相参观,让事实发言,以实物教育社员。市联社为了配合增产节约运动,还举办了数次全市性的大型的废品展览会,社员参观后,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如有的社员反映说:“看了全市户口展览会上浪费的东西,我们真是对不起党,对不起合作社。”也有的说:“我们的产品,怪不得人家不肯要,质量太低了!”首饰合作社把四个月生产的十二种次产品(价值四百八十三元),陈列给社员看,并算了一笔账:四个月的浪费要按全年计算,即浪费一千二百元,能买虎头钳一百把,买小压力机二十部;用在社员生活上能买小米面一万两千斤,全体社员能吃两个月。社员看过这笔账后,都纷纷作了检讨。有的社员说:“这不是办好合作社,这是要搞垮合作社。”社员赵吉昌过去对合作社的事不问不闻,参观讨论后,也主动地从东关跑到城里,和其他社员交流技术经验。从此,该社产品质量有很大提高。如大元针过去质量仅达百分之八十五,很快提高到百分之九十。铃铛类的产品质量由过去的百分之三十五很快提高到百分之九十二。

随着增产节约运动的开展,合作社必须不断地加强财务管理,这对保证合作社的巩固和发展有重大的意义,也是贯彻勤俭办社的重要内容。加强财务管理,除了要很好地加强对财务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其思想觉悟和工作责任心,树立起廉洁奉公的工作作风外,还必须建立健全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费用开支制度,改进成本核算,作到日清月结,账实相符,按时公布,将财务管理工作置于全体社员的监督之下。这就必须:

1.凡有条件的社,应逐步推行班组经济核算,以不断降低产品成本。第二棉织社,通过贯彻班组核算,理事会每月都按时将有关产品成本的产量、质量,与原辅料、工具、织布机零件消耗等提出先进指标和定额,具体贯彻到每个车间、小组和个人,讨论修订后,按照执行;并订有具体奖励办法,对超额和有节约成绩者,按比例给予一定的奖励。在执行中,理事会按日将每个车间、小组与个人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公布。这样成本指标就为全体社员群众所掌握,他们随时都知道自己是否达到了成本指标,找出奋斗方向,从而普遍地加强了经济核算观念,树立了节约风气,减少了各项费用开支,降低了成本。如浆纱车间注意节约用煤,烧好烧透,每捆纱用煤由三斤减为二斤。第一电力织布机车间,过去每月需换梭二十支,推行班组经济核算后,每月只用十支,降低了百分之五十。因此,卡其布成本由每匹二十六元七角二分很快降低为二十六元四角七分。

2.加速资金周转,合理运用资金。要做到这一点,除了社与社之间在原材料上互通有无,互相支援,及时清理借贷往来账目,最大限度地缩短业务款项的结算过程,适当控制社员借款外,阳重要的是:按照生产的奇妙,认真考虑原材料的不同来源,尽量使原材料库存达到合理;按时做好清理资财的工作,对社内的呆滞材料和本社不能使用的材料,及时处理;质量低的产品,本以质论价的原则,积极销售(需要加工返修者,及时加工修理后出售);对于已经失去使用价值的产品,应报废的即作原材料投入生产。不少合作社的事实证明:这样做不仅可以清理资财,而且可以通过这一工作发现合作社的许多浪费现象。如新胜红炉社利用工休日,动员管理人员,掌握边清点、边改进、边核算、边处理的方法,进行清资后,清查出因质量低劣,返工修理或降价出售的产品,共损失九千七百余元;产品滞销积压、原材料呆存,两项即占库存的百分之二十八;借用公款和家具,长期不还的,达一千余元。理事会将这些问题及时向全体社员作了总结报告,大家大吃一惊,纷纷要求理事会建立制度,堵塞漏洞。在此基础上,通过社员讨论,该社及时订出了生产责任制度、产品分级保管制度、配料制度和原材料双级管理制度,从而杜绝了浪费,改进了管理,加速了资金周转,仅一九五六年第一季度,即节约资金两万两千余元。另方面,国家银行对合作社资金的运用进行监督,对于加速资金周转有重要的作用;手工业合作社应诚恳接受国家银行的监督。

3.建立严格的财务开支制度。对于各项管理费用,合作社必须本着可花可不花者不花,可少花者即少花的原则,节约开支;一切圈套的开支,应严格执行上级社规定的预决算制度。

五  正确处理收益分配

手工业合作社除了经常持久地广泛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外,还必须正确地处理手工业合作社的收益分配问题。这个问题,直接关系着国家、合作社、社员三方面的利益,而且也能使社员得到合理的收入;如果处理不当,不仅要损害国家和合作社的集体利益,而且还能造成许多工作上的困难。合作祈收益分配问题,具体表现在工资、福利、盈余分配等方面,因此,必须正确处理社员工资水平和工资制度问题。潍坊市手工业合作社给社员的劳动报酬,主要是以工资形式来支付的。因此,工资制度和工资水平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合作社的积累和消费的分配。

关于社员的工资水平,中共潍坊市委在一九五三年即明确指示:手工业合作社社员的工资水平,应掌握不高于同行业同等技术的地方国营工厂的工资水平。我们根据市委这一指示,在全市手工业合作社内,定期地对生产定额作了调整,使社员工资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但是由于手工业刚组织起来,大部分实行手工操作,产品零星复杂,生产潜力摸不着底,生产定额一般偏低,因此,实行计件工资制的社员,不断地突破定额,出现了工资偏高的现象。

潍坊市各手工工业合作社,除了一部分社员实行计时工资或提成工资外,大部分社员实行计件工资制。计件工资制,在过去社员思想觉悟不高的开发部下,对推动和发展生产,刺激社员提高劳动生产率,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计件工资制也有它消极的一面:1.容易促使社员追逐产量,粗制滥造,妨碍产品质量的提高。如红星工具社生产的老虎钳,质量低,张不开口;有的红炉社生产的耙齿,按规格规定每个重十二两至一斤,因为按斤卖,社员打的耙齿,重量都在一斤半左右,农民不能用。2.助长了社员的经济主义思想和生活上的铺张浪费,使社员只关心自己的经济利益,不关心国家、合作社和消费者的利益,只想拿到更多的工资。有的社员工资拿的多了,就产生了满足现状,不求上进的情绪,追求物质享受。如有的红炉社员,不在社里吃饭,一天三时跑馆子,大吃大喝。不少社员滋长着为“四大件”(手表、自行车、收音机、呢料衣服)而努力的享受思想。3.妨碍生产力的发挥和劳动力的调配。如有的社员一天的定额在四个半小时中干完,下午两三点钟就收工;有的社员怕超过定额太多再调整定额,就在生产中“磨洋工”;有的产量超过定额太多,怕露马脚,就把一天的产品分两天交。合作社有时根据生产需要,调计件工资制的社员到计时工资制的工序,谁也不乐意去。4.造成社员与干部、社员与社员之间的不团结。如巨轮社作车圈的社员拿计件工资,每天比作其他产品拿计时工资的社员超过三元,拿计时工资的社员要求将基本工资也提高三元。社员经常为此争执不休。一个说“我的劳动强度比你高”,一个说“我的技术性比你大”。这些问题,随着全国整风运动的深入开展,在生产大跃进的形势下,广大社员思想觉悟大大提高的基础上,一部分适合于实行计时工资制的社,将计件工资全部改为计时工资,得到了解决。因此,对于社员的工资水平和合作社的工资制度,我们应该注意两个问题:一个是对计件工资制社员的生产定额,应当适时地进行调整,使社员的工资水平不能过高,特别是不能高于或过高于同行业同等技术条件的国营工厂(当然个别行业有时高于国营工厂是在所难免的),同时,实行计件工资制,应评定技术等级,以鼓励社员学习技术的积极性;一个是在合作社建立初期和在一定的时期内,推行计件工资制是必要的,但既然计件工资制有一些端,就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全面实现计时工资制,一旦条件成熟,就应当及时加以改变。

另外,合作社随着生产的发展,根据生产的需要,举办一些社员福利是必要的。潍坊市在过去几年中,除了合作社举办了托儿所、保健站,修建社员宿舍等集体福利外,举办个人福利较多,一九五五年八月平均每人每月一元八角。这些个人福利不完全是根据生产需要而建立的,带有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法,实际上成了社员的变相工资,造成很大浪费,以致不能增加合作社的集体福利设备。如红炉生产非常“累”、“脏”,很需要设备澡塘。一九五五年八月以前,每人每月发一元八角福利费,如果这笔开支不发给个人,由社统一使用,象新胜红炉社有三百余人,一年就可集中六千五百元,完全可以修建一座简易澡塘。但是,这笔开支每月零星发给了个人,直到现在澡塘设备也没有解决。因此,在手工业合作社举办社员福利,一方面应根据生产的实际需要,避免平均主义;另方面应提倡多办集体福利,少办个人福利,这是有莫大好处的。

手工业合作社组织起来后,国家为了扶持手工业合作社的发展不仅在税收和银行贷款上,给予优待和帮助,而且在供应原材料时,都给予一定的优待。特别是一些等外材料、废料和下脚料,价格一般比市价低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三十,甚至百分之五十。国家给予合作社的这些优待,它是社会主义财富的一部分,合作社应当把它全部作为合作社的公共积累。但是这一点,我们在一九五六年以前,是不够明确的,因而在处理上也是不恰当的,直到一九五七年才作了纠正。我们当时是这样处理的:计算产品成本,按国家优待的原材料价格计算,因而产品的出售价格,有些低于按国营公司牌价购买原料而生产出来的产品的价格。另一方面,所有合作社都把国家在税收和原料价格上的优待,作为合作社的利润,参加劳动分红。这样一来,实际上就是把社会主义财富的一部分分给了消费者和社员个人,这就损害了社会主义国家的集体利益。特别是有不少社竟以原材料便宜作为竞争业务的资本,这更是不应该的。如一九五四年,华北供销总社生产资料批发站,已订妥天津机制推车圈三万条,每条价格四元,红炉社为了把业务争过来,就将原来每条售价四元一角的车圈,以三元六角五分售给该站,该站见价格相差太大,结果就退了天津的合同,订了潍坊的。同时,这样处理国家对合作社的优待,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由于原材料和采购价格低,合作社在生产过程中虽有很多浪费现象,产品价格有时虽然一再下调,等等,但还是亏本。这就使合作社的管理干部和社员,不精打细算,厉行节约和积极改进经营管理。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是生产企业,不经营商品,没有什么商业利润。但是有少数修理服务性的合作社,如修理自行车的合作社,其修理配件大部分是从国营公司购进的。这些修理配件有一定的批零差价。这部分批零差价,同样也是社会主义财富,应当作为合作社的公共积累,但这些合作社是实行提成工资制,在处理中,把批零差价都当作合作社的修理收益而分掉了。这样,一方面促使社员追求单纯的商业经营,忽视修理服务,如根据一九五七年检查,五金修理二社、轮胎修理组、缝纫机修理组、钟表社四个单位,商业性的贩卖一般占经营总额的百分之七十左右;另一方面形成社(组)员工资太高,如轮胎修理组组员每月工资最高达八十元,最低四十七元,平均五十五元六角。市联社检查发现这一问题后,及时作了纠正,明文规定商品配件的利润,不应作收入提成,应全部作为合作社的公共积累。这样做是完全正确的。

在手工业合作社内,收益分配的每一项内容,都直接关系着国家、合作社和社员个人三方面的利益。这三者利益的关系,必须协调,偏顾了任何一方的利益,必然会损害另一方面的利益。因此,手工业合作社在处理合作社的收益分配时,既要首先维护国家和合作社的集体利益,保证社会主义公共积累不断增加和扩大,又要保证社员的合理收入,并使之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得到不断的提高。

  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是在用工业劳动者个体生产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组织起来之后,仍然使用手工工具进行生产,生产效率很低,远远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和广大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特别是自一九五八年工农业生产大跃进以来,这个矛盾就更加突出了。工农业生产大跃进,迫切要求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大力进行技术革命,实现机械化生产,成为国家现代工业的有力助手,制造出更多的机械、动力设备和新式农具、农机,支援县、社工业和农业生产的需要。

个体手工业劳动者,长年使用着落后的手工工具,进行笨重的体力劳动,劳动强度很高。白铁一社过去用手工打推车圈,一条车圈要用四至八斤的铁锤打两千锤才能作成;社员由早到晚,连续打九小时,满手起泡,非常劳累。

对于这些沉重的体力劳动,广大社员尝够了这种苦头,迫切要求革新技术,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铁匠打铁几千年,推车抡锤到今天,共产党的领导好,使上机器闹生产,摘掉铁匠黑帽子,当个眼不花、耳不聋、腰不弯的好老汉。”

这是新利农具社红炉社员在生产大跃进中编出来的一首诗歌。这首诗歌颂了社员的新生产,道出了广大手工业社员渴望实现机械化生产,摆脱沉重的体力劳动的迫切心情。

由此可见,无论从满足工农业生产大跃进和广大人民群众生活需要出发,或是从手工业劳动者摆脱笨重的体力劳动出发,手工业合作社都必须进行技术革命。

一  改进现有工具设备,试制新产品

针对生产需要和生产薄弱环节,改进设备、改进工具,特别是改进和创造一些专门工具,这是由手工操作逐步达到机器生产的必然过程,也是提高生产效率的捷径。在改进设备、改进工具的同时,并应注意生产的平衡。

如五金二社,将原来单头的手摇割丝机改成了双头电动的,不仅使社员摆脱了笨重的体力劳动,而且提高效率百分之二百四十。白铁一社王洪太推车幅条生产小组,生产共分压条、搓丝、压弯、碰头等四道工序,过去日产量六千五百支左右,各工序的生产基本上是平衡的。后来压条工序由于安装了自己改进的压条机,产量由班产六千四百条提高到一万条,但下面三道工序都跟不上,使压条机的效能不能充分发挥。在王洪太的带动下,全组针对搓丝以后的三道工序,想办法,改进工具设备,搓丝工序经过改进操作方法,产量由班产六千多条提高到一万条;在压弯工序,经过加宽模子槽,由原来一次压一支提高到五支,班产量很快提高到两万支。剩下来的碰头工序,大家经过几天的积极钻研,最后终于改进成功了半自动碰头机,产量也由四千五百条提高到一万至一万二千条,最后使幅条生产变成了半机械化生产。

根据工农业生产和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需要,大力地、积极地、不怕困难地试制一些新产品,对于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迅速提高,加速手工业生产机械化的过程,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一九五八年,全市共试制成功了车床、电动机、手扶拖拉机、柴油机、压力抽水机、锅驼机、轧钢机、自行车等九十余种新产品。这些产品一般都技术性较高,比较精密。由打粪义的制造出手扶拖拉机来、焊水壶的制造出十二匹马力的柴油机,由生产单一的水车变为生产各种车床,诸如此类,无疑都是生产技术上的重大革命。这些产品的试制成功和成批投入生产,都有力地推动了手工业技术革命的发展,加速了手工业生产机械化的过程,同时也标志着手工业的生产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过去有些合作社对于试制新产品的重要意义和它对技术革命所起的推动作用认识不足,片面地强调试制新产品“会影响正常生产计划的完成”、“试制新产品赔本”等,因而不积极试制,特别是对于技术性较高的产品,更不愿试制,因此生产的产品长期停留在原有的品种上,不能扩大,社员的生产技术长期也没有很大的提高;有的合作社甚至因为产品单一,产品销路发生困难。所以,在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内试制新产品,是技术革命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  土法先上马,自己造机器

在手工业实现机械化的过程中,贯彻“土法先上马,土洋结合”的方针,根据生产需要,自己制造各种机器设备,武装自己,大大加快了手工业合作社实现机械化生产的步伐。如新利农具社,几年来千方百计改装利用废旧机器,并自己制造机器武装了自己,实现了机械化。这个社几年来增添的二十一部机器中,利用废旧机器自己修理的有十二部、自己制造的九部。在生产大跃进中,社员们继续发扬了过去的优良传统,在三个月内又制造了电锤八部、弹簧锤四部、大型压钢机一部,以及压圈机、压铁机等共三十一部机器。这些机器投入生产后,这个社完全实现了机械化生产。

最突出的是第四五金社因陋就简、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双手,制造机器,实现机械化的事迹。这个社原来只有一部六尺车床、两部小压力机,主要依靠手工操作,生产小五金零件和拔铜丝。一九五八年,该社在制订生产大跃进计划时,认为要实现跃进计划,关键是增添机器设备,变手工操作为机械化操作。于是他们就用自己的双手来制造机器。没有图纸,他们就到大工厂去参观,边看边画,回来伪造;没有生铁原料,就买来三角铁,在露天支起炉来,一块一块地铆接起来;不能翻砂,就由化铜工当铸工,自己学着干;在钻眼时,因手摇钻压力小,钻不动,就两三个人压上去钻。社员说:“钻工当锻工,铜工变铸工,遇到问题共同研究,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还有的说:“安不上机器决不罢休。”就这样,他们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没有向上级要一文钱、一个人、一部机器,凭着自己的双手,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制造成功了直条切断机、搓丝机、拔条机、压头机等十一部机器,使全社摆脱了手工操作,实现了机械化生产。

一九五八年,该社转为地方国营工厂。这时,全国掀起了一个轰轰烈烈地大办钢铁的运动。潍坊市的钢铁任务也十分繁重。当时,钢铁生产需要大量的电线和和纱包线,都需要本市自己来解决。市委就将这个紧迫而又艰巨的制造电线的任务交给了该厂。生产电线这个任务,对一个设备完善的大厂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对该厂来说,却一度成了沉重的负担。因为该厂既没有制造电线的设备,又没有技术人才。但是,如果没有纱包线,各兄弟厂就生产不出电动机和发电机来;没有高压线,各个钢铁厂就接不上电源,直接影响着钢铁生产。为了支援钢铁元帅早日升帐,全体职工决心要完成市委交给的艰巨而光荣的任务。有了决心并不等于没有困难。该厂过去虽然已用双手制造了四十多部机器,在生产上实现了机械化,但是生产电线,这些机器绝大多数都用不上,不得已又恢复了半年以前那种效率低、劳动强度高的手工操作方式,全厂上下一齐动手,投入了电线生产。因为高压电线既要长,又要多头合股,工人们就到马路上,用绞电线的绞车合股,用七、八个棒小伙子摇,中间还要七、八个人拉着电线。这样不但操作非常拙笨,而且只能合十九股线,不能满足三立方以上高炉的需要(三立方以上高炉需三十二股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市委书记亲自到该厂去帮助研究,对全体职工启发很大。大家决定还是自己武装自己,赶快制造机器。可是,机器什么样呢?大家从未见过,于是就叫正在青岛学习访问的先进生产者朱玉峰同志,去青岛大新电线厂参观学习。他回厂以后,在技术研究委员会上进行了详细研究,大家下定决心自己制造高压线合股机和纱包机。试制合股机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没有合股线盘。架线盘要用十米厘厚的铁板,这种铁板根本买不到,最后在仓库里找到了。那么如何将这块铁板裁成又圆又平的架线盘呢?只有一个办法,就是用汽焊烧。可是该厂根本没有这种设备,到兄弟厂也借不到。大家正在为难,党支部书记提出用小截子一点一点剔,也要把它刻下来。机修车间的同志连续苦战了一昼夜,到底刻出来了。大伙高兴地说:“这才真叫蚂蚁啃骨头呢!”架线盘制成后,其他部件因为都有图样,也很快制造出来了。合股机制成了,但一试车,还有很多毛病,不是把铜丝绞断,就是压罗松紧不匀,同时也只能绞到七股。大家又进一步进行研究改进,前后经过十二天,试验十几次,最后终于成功了。用这架合股机合线比手工操作提高效率十倍以上,而且最高可以合到三十九股。职工们高兴地说:“只要听党的话,没有做不成的事情。”该厂在一九五八年下半年,遵循着党提出的“土法先上马、土洋结合”的方针和自己武装自己的精神,自八月到十月三个月中,又制造出了合股机、圆纱包线机、扁线纱包机、镀锌机、对头机、倒条机、虎头刨床、电解铜设备、小电锤、带子锯、轮子锯等十二部机器。因此,电线生产又由笨重的手工操作变成了机械化生产。

三  培养技术骨干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机器设备的增加,不仅技术队伍需要扩大,而且技术水平也需要相应地迅速提高。这些问题如何解决?潍坊市采取了以下各种办法:

1.技术研究会。这是群众性的技术研究组织。它的任务是专门研究新产品试制、改进工具、生产中解决不了的技术问题,和社员提出的有关技术方面的合理化建议。这个研究技术、联系群众的组织有很多好处:①可以保证新产品试制工作和改进工具正常进行,不自流落空;②新产品试制和工具改革成功后,可以很快地投入生产,使研究工作和生产不脱节;③社员的合理化建议能得到及时研究处理;④可以交流生产经验,集中群众的智慧,来改进提高生产技术。

2.举办业余技术训练班。在手工业合作社中,大多数社员技术低、不识字。他们过去进行生产,是依靠“眼看、手量、心琢磨”,不会使用什么尺码、仪器。但是在合作化以后,由于生产的发展,广大社员要求懂得技术上的一些基本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市联社及时举办了业余技术训练班,组织社员学习。训练班的教员,是从基层社以“矮子里边选将军”的办法,挑选技术高的社员担任。同时并聘请国营工厂的工程师和技术员讲解一些较高的技术理论。学习方法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每讲一课就结合生产进行座谈讨论,使参加学习的社员不仅交流了经验,而且很快学会了看图纸、切削、翻砂、吃刀量、化学分析等技术知识,从而成了各社的技术骨干力量。

3.师傅带徒弟、上手带下手。即组织徒工向老师傅及技术比较熟练的工人学习技术。这是最普遍、效果最快最好的一种传授技术的方式。如白铁一社安装了机器,生产车圈,社外汽焊跟不上,影响生产,该社便从青岛请来了一个汽焊工,由他充当老师,通过师徒合同带徒弟。在学习过程中,新老学徒之间也相教互学。这样,徒工很快就学会了汽焊技术;有的仅一个星期就学会了。

4.请进来。这也是解决合作社生产中不能解决的少数关键性技术问题的有效方法。白铁一社在试制自行车的过程中,自行车的精密部件—“大飞轮”,自己不能制造,他们便从交通运输公司修理车间请来了一个老师傅,请他传授技术,问题就解决了。

5.派出去。就是有目的、有重点地组织参观学习。这是解决技术问题的一咱有效方法。这种方法可以使我们开阔眼界,打破保守思想,及时吸收本地和外地的先进经验,改进生产。如棉织业各社社员的看台率长期没有提高,技术最高的最多只能看三台机,市联社听说青岛棉纺厂第六车间创造成功了一人看多台机的“五一”织布法,即组织棉织业各社共五十一人,前去该厂学习先进操作方法。学习回来后,推广了该厂的操作方法,看台率都有很大的提高。如第四棉织社有三人提高到看十二台、有三人提高到看八台,其余的社员也都提高一倍以上。

潍坊市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在技术革命中的上述各项工作,都是在摸索中进行的。在工作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1.眼睛向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开展技术革命,必须自力更生,因陋就简,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机械化所需要的机器设备。

在手工业开展技术革命的过程中,把手工操作变为半机械化和机械化生产,需要很多的机器设备。怎样解决呢?可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依靠国家和上级社调拨,或依靠到外地去采购;一种是依靠合作社本身的力量,结合兄弟厂、社的支援,自己制造当前生产需要的各种大小机器设备。潍坊市大多数手工业合作社采用了后一种办法。全市过去陆续增添的机器设备,除去社员折价入社的占百分之十以外,自己制造和改装的占百分之四十,利用国营工厂破旧机器,使之“返老还童”、“起死回生”的占百分之二十二以上,新买的机器只占百分之二十八,就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

但是前一种方法也有人用过。如有的合作社的领导干部,只看到合作社技术落后,片面认为自己不能制造机器,因而不积极发动广大社员用自己的双手去武装自己,而是消极等待,“等着赚下钱买机器”。

采用前一种办法,不仅使合作社在财力上负担过重,而且机器设备全部依赖国家和上级社调拨,计划往往要落空。正如人民日报社论所指出的:“我们的国家正处在全面大跃进的伟大历史时期,全党全民办工业的高潮已经出现,处处需要设备,处处需要资金,处处需要技术力量,而我国目前的大工业还不可能满足全国每一个角落的要求。”因此眼睛向上,单纯依赖国家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只有后一种办法才比较稳妥可靠。自然,还应该说明,依靠本身力量解决机器设备问题,并不排斥在必要的情况下,争取国爱和上级社的扶持,特别是一些精密和大型的机器,目前合作社还不能制造,也还需要向外地购买一部分。

2.见物又见人。手工业在实行技术革命中,只要不断地克服右倾保守思想,抓住人这个决定因素,充分依靠群众路线,一切困难都可以迎刃而解。如农具一社试制手扶拖拉机,在试制前,领导干部都没有信心,认为设备和技术都不行,根本搞不成。这部手扶拖拉机,共有七百二十多个部件,三百多张图纸,有的图纸大家连看都看不懂。但是由于发挥了群众的集体智慧,这部手扶拖拉机终于试制成功了。当时社员提出的口号是:“手扶拖拉机,任你有多奇,我们下决心,叫你诞生在‘五一’。”

在全党全民大办钢铁运动中,手工业合作社也掀起了一个支援钢铁生产的群众运动热潮。在这个热潮里,各社依靠社员群众的智慧,制造出了各种各样为钢铁生产服务的机器设备,支援了钢铁生产。仅矿石粉碎机,全市合作社就生产了二十七部。

以上事实说明在手工业合作社中开展技术革命,客观物质条件固然是重要的,但是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的思想。我们只要抓住了人这个决定因素,打破神秘观点,发挥广大社员群众的集体智慧,特别是技工、老师傅的积极性,技术上的许多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3.服务方向决定着机械化速度。总的来说,手工业生产,凡是能够使用机器的工序或工种,都应当逐步地实现机械化生产。但是快一点好呢,还是慢一点好呢?这不是绝对的,而要看这个社产品的服务方向是否对头。服务方向对头了,机械化越快越好。拿木业为例:这个行业共有六百余人,过去主要生产桌、椅、橱、床等办公用具和家具,为机关、企业、部队、学校以及居民生活服务(这是必要的)。自国家提出精简机械和增产节约后,这些产品销路大大减少,该行业就转变了服务方向,改为生产小推车、马车、化肥耧、玉米套种机、风车、下泉井管等产品,为农业生产服务,很快打开了销路。特别是自农业生产大跃进以来,产品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合作社就应当想尽一切办法,进行技术革命,迅速实现机械化生产。

4.合理评定技术等级,促进社员学习技术的积极性。全市各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大部分社员和工序都实行计件工资制,这对于发展生产,刺激社员的生产积极性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因为都没有及时评定技术等级,形成了单纯的计件工资,有的技术低的社员反而比技术高的社员拿的工资多,影响了社员学习技术的积极性。如红炉业社员泮同昌、孟宪玉、张作旺等人,他们都是该行业中技术较高的钳工,他们和只能做一两种普通产品的钳工谭效德等,都是每天两元一角的基本工资。来了技术性较高的产品,谭效德打不了,泮同昌打,就感到很抱屈。棉织行业也是不分技术高低,统一实行计件工资。练习生胡玉兰每月工资五十一元,而熟练技术工王希洁,反而每月四十九元。鞋业社一双鞋由两人分工协作,一人各专其一。这样做的好处是提高了生产效率,缺点是技术高低不一的社员不能按技术等级拿工资。有的社员说:“黄瓜茄子一起数,好坏技术一样钱,谁还想学习技术!”因此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应根据技术条件,相应地评定社员的技术等级,以提高社员学习技术的积极性,迅速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四  “共产主义是天堂,没有文化不能上”

来自旧社会的广大手工业劳动者,绝大多数是目不识丁的文盲。解放后,他们在党的教育和引导下,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政治上得到了彻底翻身,生活上有了根本的保障。与此同时,学习文化,丰富文化生活也成了广大社员的迫切要求。他们说:“共产主义是天堂,没有文化不能上”;“机械化搞生产,没有文化白瞪眼”。

为了满足社员学习文化的迫切要求,市联社自一九五二年即开始组织社员参加业余文化学习,到一九五八年底,先后共举办了扫盲班四百五十个、高小班一百一十个、初中班十二个,吸收了八千五百余名社员参加了扫盲、高小、初中等不同班次的学习,先后已有六千五百名青壮年摘掉了文盲帽子;有五百五十名参加初中班学习;有两千二百名社员参加了高小班学习。

通过学习文化,合作社的干部提高了管理合作社的能力。如第一棉织社主任董树君,文化水平很低,对上级的指示、文件、合作社的工作慰问和计划完成的数字,全凭脑子记;学习文化后,不仅能看复杂的报表,还能写工作计划和总结了。

文化学习也帮助社员提高了政治思想觉悟,活跃了社员的文化生活。如棉织四社社员高枝桂英,学习了买公债的课文后,认识了买公债的意义,除自己打好生产谱,积极买公债外,还写信动员自己的哥哥积极认购公债。一九五七年春节时,全市社员自编自演的节目有三十多个。现在每个合作社都有了黑板报,稿件都由社员自己编写。绝大多数的合作社都有自己的小图书馆。棉织四社一个刚摘掉文盲帽子的社员写了一首打油诗:“为了巩固新成绩,俺社买书一大批;手捧新书笑嘻嘻,目不转睛看故事;要不摘掉文盲帽,哪能从头看到底!生产学习都搞好,好好报答毛主席。”

更重要的是社员文化程度的提高,对提高生产技术和改进生产,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第一铁工社社员李洪发,提高了文化以后,根据技术课文上的图形,改进了铣平面工具,利用机器代替了手工操作,不仅提高生产效率四倍,还提高了产品质量。白铁一社社员高福昌,现在是该社的技术员。他参加合作社时,只上过三年学,入社后即参加了业余学校,学习文化,一九五八年已成了初中三年级学生。由于他勤学苦练,学习成绩很好。特别是为了丰富在生产中所需要的知识,他着重学习了代数、三角和几何。一九五八年,在大跃进的新形势下,该社接受了上级分配的自行车和柴油机的试制和生产任务,领导上就把绘图和有些部件的设计任务交给了他。他为了完成这一光荣任务,先后积极地阅读了自行车的构造、柴油机初级读本、柴油机构造与原理等书,先从理论上弄通,再到青岛自行车厂和本市华丰机器厂,亲自绘制图样和用文字说明机器构造,最后终于和社员一道,把自行车和柴油机试制成功并及早投入了生产。他说:“如果这几年我不学习文化,懂得一些理论和计算的方法,要设计这样精密的机器,是万万不可能的”。

五  掌握学以致用原则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举办业余学校,组织社员学习文化,主要应为生产服务,特别是要为手工业技术革命服务。因为社员文化程度低,在生产中遇到很多困难,这些困难阻碍着社员技术革命的需要。

为了使文化学习更好地达到为生产服务的目的,在教学工作中,人们必须认真掌握“学用一致”和“学以致用”的原则,使学习内容和生产实际联系起来。过去会发生过这样的问题:社员在开始学习时,非常高兴,但是坚持到底的却不多。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原因是手工业业余文化学校采用的“职工识字课本”的内容,与手工业生产联系不多,社员所学的东西,大部分不能用到实际生产中去。如第一棉织社社员张松青说:“我学了大半年了,连个‘轮古’和‘梭’字还不会写,这样学习有什么用呢,趁早算了吧!”由于学习不能满足工作上的需要,有些学员在工作之后有些疲劳时,就不去上课了。接受了这方面的经验以后,业余学校的教师们,自己动手,根据“学以致用”和“由浅入深”的原则,编写了两本适合棉织业的扫盲识字课本,将棉织业生产的桨纱、摇经、摇纬、掏综、织布等六个主要生产过程和织布机、梭、轮古管、综等大小九十余种工具都编写进去;同时,每课还尽量贯串一定的政治内容。这两本课本经过试用,社员反映很好。如结合政治教育的,有一课是:

“摇纬车华华响,社员摇纬真正忙;

纬线摇的质量好,织出布来质量强;

织出布匹农民穿,农民穿衣好种田;

布匹作成工作服,工人穿着生产强;

工农团结真正好,建设社会主义有力量。”

结合学习技术的有一课是:

“要桨一块钱,四两玻璃粉,十两上白面,开水把它打成桨,温度要有八十七度半,线在桨里要揣匀,免得干后出花线。”

结合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有一课是:

“劳动竞赛大开展,社员努力加油干,要节约来要增产,提高质量莫怠慢,社员都应这样干,建设社会主义有贡献。”

学员学习了这些课程后,反映说:“既学了文化,又学了政治和技术,真是一举三得”,“早念这样的书,我们学的就快了!”

从此可以看出,只有根据“学以致用”的原则,联系实际,进行教学,才能激起社员学习的积极性,坚定学习信心。

同时,为了达到文化学习的生产服务的目的,根据手工业合作社的不同条件,学习方式应该多种多样。最初,潍坊市是采取单一的业余学校形式,进行学习。一九五六年合作化高潮后,社员增多,文盲有六千四百余人,单靠业余学校来扫盲,已不能满足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各社根据不同条件,采取了以社办学、识字小组、包教包学等形式,进行扫盲:凡有师资和有厂房可利用的社,自己成立扫盲班;自己条件不够的(社员少、没有房子,或师资不够),可与附近的社联合办学;人少不够一个班,离其他社又远的,成立识字小组;年老体弱或孩子多的社员,采用包教包学的形式,组织“炕头学习小组”,在家学习;流动性大、经常外出工作的社员,则组织临时学习小组,回来后再跟班学习;干部工作忙、会议多,晚间常常不能与社员共同学习,即组织干部班,在早上学习。这样采取多种学习方式的结果,使文化学习适应了社员的不同条件,减少了社员在学习中的困难,使每个人都得到了学习机会。

总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举办社员业余文化教育,既要根据“学用一致”的原则,注意多联系生产实际,使社员容易接受,又要认真贯彻依靠群众和自力更生的办学原则,充分利用各社师资、厂房等现有条件,采取灵活的学习方式,以满足每个社员学习文化的要求。

  手工业的供销工作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没有充足的原材料,就不能保证正常生产;产品不能及时推销就会使资金不能周转,使生产中断。因此,手工业合作社积极地开展供销业务,作好原材料供应和产品推销工作,是生产能够正常进行的首要关键。

一  做好原材料供应工作

潍坊市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有些行业(例如棉织)是常年为国营公司加工,其原料由国家供应,但多数行业所用原料,由于产品零星、规格不一,多是废品、代用品,特别是在金属制造业,尤为突出。象这些原材料,完全依靠国营公司供应是不可能的。因此,手工业合作社必须从多方面寻找原材料来源,以保证生产的需要。根据各社几年来摸索的经验,解决原材料的办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从本地和外地采购。手工业组织起来以后,由于生产的发展,单凭就地收购或专仰赖远地来料,都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必须两方面并重。这是合作社解决原料供应问题的重要方法。如红炉业各社都有专人常年在本市市场上铺摊收购,和通过附近各县的基层供销社收购废铁,解决了生产部分小农家具所需要的原材料。橡胶社生产水车皮钱以及各种胶管等产品,每季需要废胶五十吨左右,都是通过供销社废品收购站,从当地收购一些废胶鞋底、废轮胎边等来解决。另外,在前几年,市联社还有组织、有领导地组织基层社业务人员经常到天津、沈阳、上海、旅顺、大连、广州等大城市工矿企业单位,采购一些下脚废料和等外材料,供应生产需要。

2.充分利用废品和代用品。几年来潍坊市有不少手工业合作社利用废品废料和积极寻找代用品,不仅保证了正常生产,还给国家节约了大批原料。如毛织一社原来需要的主要原料是羊毛,他们改用织布合作社和服装社倒下的机关、废纱、布边等废料,弹成棉花,纺成纱,经过试验,织成了厚线手套、绞成花线绳、线缰绷等产品,节约了羊毛,支援了国家出口的需要。这些产品,成本都较低。如用好纱制成的三两手套,每付成本四角九分,而用废纱织成的成本只三角四分。该社每月一般都可以收购这样的废料一千斤左右,基本上满足了全社的原料需要。再如新成铜业社生产铜顶针用的铜,是国家建设与国防需要的重要物资,非常缺乏,在一九五四年,原料供应发生了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社发动全体社员寻找代用品。该社业务员五升龙在总路线的教育下,树立了“以社为家”的思想,便与社员一起,经过刻苦钻研,多次试验,用黑铁作顶针原料,外面挂铜,根本解决了停工待料的问题,顶针产量由月产二千六百包提高到七千五百包,还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铜料(由原来每包用铜一斤十两,降低到每包用铜五两),仅一九五四年下半年即给国家节约铜七万余斤。

3.争取来料加工。这也是手工业生产解决原料来源的重要方法。潍坊市各国营和地方国营工厂,有不少的产品部件,常年需要手工业合作社加工,只要手工业合作社主动联系,这方面的原料潜力是很大的。这样做,既可密切手工业与国营和地方国营工业的协作关系,起到大工业助手的应有作用,又可解决合作社的原料问题。如红炉八社,自一九五六年以来,有一个车间一直给建筑公司加工建筑铁件。白铁二社主动与济南建生铁工厂联系,揽到一批水车管子加工活,安排了二十二个社员两个季度的生产。

4.国营公司供应和国家调拨原料。潍坊市各手工业合作社,在生产中还必须使用一部分规格材料。特别是自一九五六年以来,附着生产的发展,合作社增加了不少大型的精密产品,这些产品多需要规格材料。这些材料很大一部分是由国营公司和国家调拨供应的。

5.挖掘内部潜力,节约原料。在过去几年中,随着增产节约运动的开展,通过推广先进经验,改进操作方法,各社在节约原料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如新利农具社电锤车间,自推广了青岛“预热炉”的先进经验后,不仅生产安全,提高生产效率一倍半,同时每班劈铜一千八百五十斤,耗煤由过去的七百斤降低到三百五十一斤。窑业社改进了烧煤方法,每个砖用煤由过去九两三钱降低到七两左右,一九五七年上半年即节约煤二百二十五吨。服装业各社,通过各社技术人员集体研究,改进了各种服装的设计和裁剪方法,每套中山服节约布一尺零六分,一九五七年上半年,全行业节约布一万四千二百二十二尺。

6.积极建立原材料基地。手工业合作社还应随着合作事业的发展,针对自己的生产需要,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积极地由小到大地建立一些原材料加工厂和生产原料的企业。过去市联社在这方面做的是不够的,认为手工业规格品种复杂,资金又少,不可能建立自己的原料基地,因而专靠上级供应和自己采购,直到一九五八年生产大跃进以后,各地的原材料首先满足当地需要,外地采购发生困难时,才意识到要解决手工业合作社的原材料供应,必须建立自己的原料基地,因此新建了耐火材料厂一处。这个材料厂一九五八年生产耐火材料四千五百余吨,不但满足了合作社系统内部耐火材料的需要,而且大大地支援了全市钢铁生产。其他如色纸社建立了土纸厂,不仅解决了自己社的用料问题,而且支援了其他兄弟厂。

就地取材、利用废品废料,进行生产,这是手工业生产的历史传统。潍坊市手工业合作社组织起来后,进一步发扬了这一优良传统,多方寻找原料来源,因而保证了合作社的正常生产。

以上各方面充分说明了:手工业生产的原料来源是四面八方,潜力无穷;只要手工业合作社能够充分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积极多方去寻找和挖掘,原料问题是能够解决的。

二  积极推销产品

潍坊市手工业产品的服务对象和各地一样,主要是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部分是为工业建设和城市人民生活服务,少部分工艺美术品是美化人民生活和为国家出口需要服务。这些手工业产品的特点是品种繁多、销售面广,同时淡旺季大,供求关系有一定的历史基础。这些特点说明,手工业产品一方面能多方面适应群众的需要,另方面推销上有季节性的困难。手工业合作社组织起来,进行有计划的生产,除主要产品由国营商业和合作社商业部门经营外,有很大一部分需要依靠自己销售。随着国家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手工业产品的推销工作,必须由原来依靠自由市场、社会习惯销售,积极稳步地转向有计划的销售,把手工业产品纳入国家计划。因此,手工业产品的推销工作,是一项很细致、复杂而繁重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手工业合作社就必须掌握以销定产的方针,根据社会需要和季节变化的规律,首先满足国营公司和供销社的要求,然后自产自销。潍坊市手工业合作社产品推销的主要做法是:

1.做好计划平衡工作,订立产销合同,根据合同任务,安排生产。这样作既能限制手工业合作社盲目生产,又可满足市场的需要。为了做到这一点,在每个季度前,一般都在潍坊市计划委员会的主持下,进行产销计划平衡工作。国营商业和合作社商业部门提出自己的进货计划,手工业合作社提出自己的生产计划和原材料需要计划,一一进行平衡。经过平衡后,手工业合作社对哪些产品已经由国营商业和合作社商业部门加工订货,哪些需要自产自销;公司能够供应多少原材料,哪些需要自己解决,心中都有数了。然后,手工业合作社就根据平衡情况,安排生产,采购原料。

2.召开产销会议,密切产销关系。在一九五三年至一九五五年的上半年,当时合作社的产品,国营公司经营的较少,主要依靠自产自销。为了做到产销结合,达到以销定产,在昌潍专区分社的领导下,以市联社为中心,邀请本专区及邻近专区县、区供销社的代表参加,先后召开过六次产销结合会议,每次到会的有七个专区的供销分社、四十三个县供销社、一百零一个区供销社,共三百四十五人。在会议上,供销合作社提出进货计划,手工业合作社提出生产计划,双方签订供销合同;六次共签订合同、协议六百九十二份,成交金额一百二十五万余元。这种产销会议,对于密切产销关系,起了重要作用;这也是平衡产销计划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在供销合作社方面,货源有了保证;在手工业合作社方面,明确了“为谁生产、靠谁推销”,达到了以销定产,以产定料。如新利红炉社在一九五四年两次产销结合会议上,签订的合同金额,能够安排全社生产的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八十五。该社由于做到了以销定产和以产定料,大大加速了资金周转,其产品库存金额由原来一万元降低到三千五百元,原材料库存金额由一万六千元降低到八千元左右。

3.加强与做好门市部工作。手工业合作社,除了通过按时平衡供产销计划,推销自己的产品外,还必须做好与加强门市部工作。特别是木业、服装、鞋业等为当地居民服务的行业,建议自己的门市部,尤为重要。潍坊市各行业的合作社,除棉织社外,都有自己的门市部。根据一九五五年统计,全市各社共有门市部一百二十处。在合作化后,随着合作组织的扩大,全市各社的门市部增加到二百五十处左右。合作社建立自己的门市部,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和好处:①通过门市部的经营活动,销售自己的产品。根据一九五五年统计,全市有门市部的合作社,通过门市部销售的产品占总产值百分之十二点零九。②门市部可以宣传自己的产品,扩大销路。如服装业有了加工部在里面陈列着四十多种样品,供群众选择服装式样。③可以听取消费者的意见,改进生产,转变服务态度,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如鞋业一社,根据消费者的意见,建立了门市部带作坊,这样生产人员能够直接听到消费者对质量与规格上的具体要求和意见,因此产品质量显著提高,品种大有增加。同时,量、作在一起,手续很简便,便利了为居民服务,营业额很快就提高了一倍多。

手工业合作社建立自己的门市部,对于产品推销工作有很重要的作用。凡是有门市部的酴社,应很好地加强对门市部的领导。门市部的货色一定要齐全;营业时间应根据群众习惯而定。同时,应加强门市部业务人员的思想教育,使其不断地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三  做好价格管理工作

手工业产品因为零星复杂,地区、季节性大,原料不规格,没有统一的规格质量标准,因此产品销售价格也极不一致;手工业合作化以后,在一定时期内,在产品销售价格上,存在着比较混乱的现象。自一九五二年以来,为了稳定手工业产品价格,我们就开始管理手工业产品价格,并初步作了统一;同时规定,每当产品调价或确定新产品价格时,生产单位必须向市联社报告生产成本,经市联社审查,提出初步意见,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研究后,报潍坊市计划委员会批准后执行。

加强对手工业产品的价格管理,对于稳定市场物价,起了一定的作用。如一九五三年,国家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在农村市场上投放了巨额资金,农民迫切需要买到各种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这种情况使市场开发部发生了新的变化。各地供销社为了供应农民所需要的物资,纷纷来潍坊采购各种小农具、家具和生活日用品。由于物资准备不足,加上私商的投机,市场供应曾一度紧张,物价普遍波动,市场极为混乱,各种小农家具价格普遍上涨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三十。但手工业合作社始终贯彻执行了稳定价格的政策,按规定的价格出售自己的产品,没有一种产品追逐市场涨价。当时私商和个体手工业劳动者的铁勺子,每把售价三角七分至四角五分,而合作社仍售二角九分。这对稳定市场,打击投机商,起了积极作用。

对手工业产品价格进行统一管理,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第一,协助政府稳定市场物价,限制资本主义发展;第二,促进手工业合作社改进生产;第三,有利于打开产品销路。因此,对手工业产品,必须规定和执行以下四种价格原则:

1.批、零差价。最初,潍坊市的手工业产品都没有批、零差价,不管对经营单位还是对消费者,也不管买多少,都是按一个价格出售。这样一来,国营公司和供销社以及小商贩经营手工业产品,就得赔本。因为他们要加上一定的经营管理费用,售价就必然高出合作社自己销售的价格,因而产品卖不出去,大大地影响了手工业合作社产品的销路。自市联社开始管理手工业产品的价格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即在统一产品价格的基础上,规定了一定的批、零差价,并且地加以调整,使其更加合理。凡是售给经营单位的产品,不管数量多少,统按批发价计算;凡是直接售给消费者的,不管数量多少,统按零售价格计算。这样一来,大大地扩大了手工业产品的销路。一九五四年第一季度,市联社在认真审查了合作社一百九十六种产品生产成本的基础上,将批、零差率由过去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六,扩大到百分之七至百分之十五;对供销社并给以百分之二的优待。因此在第一次产销会议上手工业合作社就与各供销社顺利地签订了合同二十五件、协议四件,销货二十六万余元。

2.季节差价。有的手工业产品,淡、旺季过长,旺季供不应求,淡季无人问津,很需要国营商业和合作社商业部门在淡季进行收购,在旺季供应市场需要。但是有的产品储备时间较长,占用资金和管理费用较多,为了使国营商业和合作社商业部门合理经营,对这样的产品,市联社规定了一定的季节差价。如当时百货公司收购红炉与白铁业的推车圈,旺季按四元四角一分收购,到了淡季,就按四元一角收购。

3.以质论价。为了刺激手工业合作社改进生产,提高质量,对于手工业产品还必须按照以质论价的原则,规定不同质量的产品有不同的销售价格;而且差价一般是大一些比小一些好。如红星工具社生产的刨刃,过去因为一、二、三等产品之间的差价较小,三等品准许出厂,因此一等品长期只占全部产品的百分之五十。一九五五年,市联社作了调整,加大了等级差价,以一又四分之三寸的刨刃为例,一等品每打售六元二角,二等品售四元七角(比一等品低百分之二十五),三等品不准出厂。这样调整后,该社积极改进生产,提高质量,因此一等品提高到百分之七十五左右。

4.地区差价。有的手工业合作社销售产品还有地区差价。如鞋业社曾执行过不管买方路程远近,都一律在对方“门里交货”的办法(由潍坊买方驻地的运杂费统由生产社负责),使远近不同的买方,进货成本都是一样,因此也扩大了产品销路。

四  市联社经营供销业务

市联社是对基层手工业合作社进行行政领导和生产管理的机构。那么市联社应该不应该经营一定的具体供销业务呢?根据潍坊市的情况看,市联社在供销工作方面,除对基层社进行业务领导、组织产销结合、监督合同执行、审查与管理价格,以及研究供求规律,掌握产销计划外,还需要经营一定的供销业务,以扶持和指导手工业生产。因为手工业的产销特点是品种复杂、季节性大、销售范围远近不一、服务对象有城有乡,因此无论原材料供应和产品推销,全部依靠国营商业和合作社商业部门解决是行不通的。另方面,从市联社的职能性质来说,市联社要想指导生产,必须着眼于供销。因此当组织产销结合和基层社自力更生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时,市联社经营一定的供销业务,“打打补定,堵堵窟窿”,这对于扶持基层社生产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对那些淡季旺季节较大的社,在最困难的时候,市联社通过供销业务“拉一把”,保证基层社正常生产,尤为重要。如一九五四年春节前,兴华、大众木业社,有半个多月没收到订货,市联社出资一千五百元,收购其办公桌、椅一百套,使其生产得以正常进行。

过去市联社曾一度准备取消供销业务,以便集中精力,搞好各基层社的经营管理工作,并指导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因此将市联社供销机械由四十四人咸为十九人,供销经营额由每季二百余万元,减少到三十多万元。但是经过一个很短的时间,基层社就有很大一部分需要向外地推销的产品和采购的原料不能解决,生产发生了困难。从此可以证明,在一定的时期内市联社除尽先组织产销结合和组织基层社自力更生解决供销问题外,有计划地经营一定的供销业务,这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和加强市联社对基层生产社的领导,都是有利的。

党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领导

一  建立机构、配备干部、发展党团组织

中共潍坊市委对全市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作,一直是非常重视的。自一九四八年开始组织手工业合作社,市委即将这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并确定的一个书记分工负责,专门具体抓这方面的工作。对手工业的组织发展、生产计划、宣传教育等重大工作,市委都是定期研究讨论,作出决议,及时布置检查;并根据工作发展需要,建立了手工业工作的领导机构,及时配备了部分得力干部,根据手工业的特点,去进行各项工作。同时,市委并教育有关部门,对手工业工作,从各方面给以方便和大力支持。因而使手工业合作组织,得以不断地发展和壮大,顺利地完成了党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任务。

一九四八年潍坊解放后,中共潍坊市委即着手组织发展手工业合作社。不过那时合作社还很少,在市消费合作社内设手工业生产科,专门领导手工业的行政业务项工作;对手工业的组织发展和思想教育,由中共各区委负责。随着工作的不断发展,和手工业合作组织的不断壮大,到一九五二年,全市有手工业合作社(组)二十七处,社(组)员二千九百余人。市委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作,于一九五二年八月成立了潍坊市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简称市联社);一九五三年秋成立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联社党委会;在一百人以上的基层社,配备了专职党支部书记;一百人以下的社,建立联合党支部。一九五四年又建立了市委手工业部。同时,市人委也建立了手工业管理科。这样便建立了市委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系统领导。另外,市委还及时举办了手工业干部训练班,培养骨干力量,来补充手工业部门干部力量的不足。经过采取这一系列的领导措施,手工业工作有了显著的提高,因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为了加强对个体手工业劳动者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作,一九五五年建立了市手工业劳动协会,按行业建立了个体手工业劳动者代表会,并成立了行业管理委员会,作为党和政府联系手工业劳动者的纽带,领导和教育个体手工业劳动者组织起来,走合作化道路。

根据社章规定,市联社在市委的具体领导下,于一九五二年召开了全市手工业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了市联社的理事会和监事会。为了加强市联社对基层社的行政业务领导,市联社设立了办公室、计划统计科、生产技术科、劳动工薪科、财务科、供销科、组织指导科、人事科等职能科室。另外,市联社建立了社员业余学校、负责社员文化教育工作。一九五六年,手工业全盘实行了合作化,市委为了适应这一新的形势,又指示市联社建立了金属、棉针织、竹木、缝纫、鞋业、其他行业等专业生产管理科,专门管理基层社的生产工作。市联社本身建立这些机构,基本上是适宜的;这些机构在加强市联社对各基层社的行政、业务领导方面均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在建立机构、加强领导的同时,党委在合作组织中,重视了对积极分子的培养和建党建团工作。党、团组织也有了迅速的发展,党、团员队伍大大扩大。到一九五七年底(一九五八年上半年整风未发展,下半年与工业局合并未单独统计),在全市一百零四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组)中,已建立党支部四十八个(内有十六个是由两个以上的社成立的联合支部),各支部均配备专职支部书记;发展党员八百八十人(占社(组)员总数的百分之七点四);建立团支部六十六个,发展团员一千五进二十人(占社(组)员总数的百分之十四)。这些党支部的建立,形成了党在手工业合作社中的核心领导力量,发挥了核心领导作用。全体党、团员,在各项工作中均起到了骨干、带头桥梁作用,保证与监督了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与法令的贯彻,以及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如在开展技术革命运动中,广大党、团员在党委的领导和群众的支持下,打掉自卑感,破除迷信,大胆创造,发挥了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不怕困难,坚忍不拔的高尚品质,表现了敢想、敢说、敢做的共产主义风格。农具一社共产党员(也是团员),谭洁,他出席过山东省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联合社召开的全省手工业合作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是潍坊市的先进生产者,在红炉上抡大锤。大家知道,这个工程,每天一个人要举着十多斤重的铁锤,最少要打三千锤,加上火烤火燎,是一项很重的体力劳动工作,但他却在七年里没有缺过一次勤。有一次在热天里,他的腿上生了个大疮,痛的厉害,不能再继续生产下去了,但他想:“我为了这点小病就请假,不但完不成生产计划,而且会影响到其他炉子的出勤率,那怎么能对得起党和先进生产者这个光荣称号呢?”于是他趁休息时间,到保健站把疮切开,用布扎紧,继续坚持生产。在他“重伤不下火线”这一模范行动的影响下,很多社员想请假也不请了,经常保持着全勤。这一事实说明:手工业合作社的全体党、团员,在党的领导下,是各项工作的先锋,是技术革命的尖兵。

二  党对手工业工作的主要领导方法

党委在每一个运动中或贯彻某一项工作的时候,都是先采用各式各样的报告会,加强对社员的政治思想教育,提高社员对运动的认识。全市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中,社社都有报告员和宣传员,并建立有宣传网。他们在每一个运动和中心工作中,都根据党的要求,联系手工业的实际情况,运用具体事例,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向社员进行宣传和教育,提高广大社员的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从而保证了工作顺利而迅速的完成。

在各项运动和工作中,党委强调了宣传工作要当指路标,走在运动和工作的前面,并提出随时运用小报、黑板报、相声、跃进台、比武台、光荣榜、广播器、跃进树等等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不同形式,表扬先进,鼓励群众的积极性。例如在一九五八年大跃进中,棉织四社党支部书记亲自挂帅,做到了“人人作宣传,人人受教育”,使宣传工作成为推动各项工作的动力和生产大跃进的指路标;在发动群众学习社里质量最高的先进人物孙兆旺时,仅半天的时间,就将他的先进事迹传遍了全社,掀起了学先进、赶先进的热潮。五金四社建立了跃进树,在每一条树枝上挂上写着社员名字的小木牌,社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就在树枝上贴上叶,采用后贴上花,成功后贴上果,大大推动了社员提合理化建议的积极性。社员都说:“要想生产大跃进,必须宣传打冲锋。”

党对手工业每项工作的贯彻,都是首先找出几个行业的“排头社”,作为基点,统一组织力量,具体深入实际,摸出经验教训,然后再全面推广,尽力做到“事事有典型,行行有旗帜”。如在民主整社、组织调整、增产节约、劳动竞赛、调整定额、计划管理等项工作中,党委都是在圈套的行业中,选择了典型,进行试点,总结经验,再行推广。一九五八年的整风整社工作,党委也是先在电工社、铁工一社、木业一社三个单位进行了试点,摸到了在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中进行整风的经验,然后才在全市手工业合作社中开展起来。

在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中,开展每项较大的工作,找一个先进单位,总结出经验,多面手开会介绍,号召其他生产合作社向这个先进单位学习,这是推广先进经验所经常采用的方法之一。这一方法在手工业行业复杂、变化性大、服务面广、摊子又乱的情况下来实行,对克服领导一般化,不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作风,是有很大帮助的。例如一九五五年开展增产节约运动,有的说:“合作社摊子大,浪费点算不了什么”,有不少棉织业的干部和社员认为,业“没有浪费,不要节约”。以后,工胜棉织社举办了浪费和次残品展览会,组织干部和社员参观,并座谈讨论,都纷纷作了自我检讨。有的社员看见一天拆布浪费的乱纱就有六、七斤说:“谁想到一人浪费一寸,一天就浪费这么一大堆。”有的在意见簿上写道:“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绝不能容忍一点一滴的浪费”、“我过去做的太不对了,今后一定好好节约”。市联社又组织其他各社干部和部分社员参观了这个展览会。各社回去后也举办了这样的展览会。通过这些实物展览,大大地教育了干部和社员,因而推动了一九五五年增产节约运动迅速顺利的开展。

又如一九五八年四月份,市委在新利农具社召开了全市工业、手工业生产大跃进的现场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国营厂矿的厂长、党支部书记、部分工程技术人员,和手工业合作社的主任、党支部书记、部分技工和老社员,共千余人。这个现场会议的主要方法是:听、看、评、干四个字:听,就是听取本单位的汇报和先进人物的实际解说。看,就是到现场去看,看群众的干劲,看群众的行动,看这个单位的先进经验和模范事迹。评,就是在听看的基础上,进行评论,总结这个社的先进经验,指出缺点,并从中找出每个社的奋斗目标和方向。干,就是学了先进经验,回去后,根据自己单位的实际情况,苦干实干。代表们参观了这个社的生产车间,看到了该社的先进指标、简单的厂房、自己制造的机器设备和社员的干劲,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和鼓舞,当场写出大字报四百七十张,一致表示要学习新利社的劲头,迅速地掀起生产高潮。

党委所召开的每次现场会议,群众反映都很好。运用这种方法,推广先进经验,及时、具体、生动,容易打动人心;很多问题原来认为是难办的事,到了现场,一看就明,一研究就懂,一学就会,一试就行,新鲜事物很快就可以“开花结果”。

检查评比、表扬奖励,就是发动群众、培养先进力量的有效方法,也是推动工作的巨大动力。因此每季每年,全市各社都要评比检查一次生产情况,评出先进生产者,按时进行表扬奖励。市联社按时召开全市手工业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总结交流先进生产经验,奖励先进人物,提出新的工作要求。在生产大跃进中,党委更进一步注意抓紧时机,做好这一工作,推动生产全面大跃进,掀起技术革命高潮。如一九五八年四月份,全市曾先后召开了三次授奖大会,参加会议的有先进生产者和技术人员二千四余名,会上共奖励了在技术革新、试制新产品、支援农业生产等方面有显著成绩的十六个先进单位和十七个先进人物。

几年来在各项运动中,不断地涌现出大批先进积极分子,全市已评出了一千九百余名手工业先进生产者。这些先进力量,对于推动当时的各项运动,起了巨大的作用。如剌条社被评为全市先进生产者、曾光荣出席过全省第五届妇女代表大会和一九五八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妇女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大会的女社员邵洪芬,今年才十九岁,是社里电力车间的刴条工,担任共青团支部书记和妇女主任。她自一九五六年来到剌条社,学习、生产,在样样工作中一贯积极。在生产大跃进中,她领导全社青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苦干实干,生产定额一再突破;全体社员纷纷提出向她学习,并给了她一个“花木兰”的光荣称号。女社员谭淑莲不服气,要与她较量一番,因此,在社的跃进台上就出现了“花木兰”大战“穆桂英”(即谭淑莲)的有趣的革命竞赛。她们在每天刴条九百支的基础上,大战三个“回合”,“花木兰”以达到三千支得胜;“穆桂英”也达到了二千九百支的纪录。在她们的影响和带动下,不少社员也达到二千七至二千八百支。由于她们时时关心合作社的生产,大跃进以来,她先后共提出了二十四项合理化建议,其中改进刴条机自动“比子”一项,运用后,提高生产效率一倍半,一年可节约工时一千九百六十个,增产剌条一万八千把,产值八万元。

另外,在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过程中,领导上要十分注重的一个问题,就是不断克服主观主义和社会主义,根据手工业的特点,从实际出发来进行工作,切实防止生搬硬套、千篇一律和一般化的工作作风。过去市联社召开基层干部会议布置工作时,特别是布置生产任务,都是不论大社、小社、新社、老社,一揽子地布置,往往注意了较大的行业(如红炉、棉织业)和较大的社,忽视了小行业和小社。会后,小行业和小社反映说:“咱是来陪会、听会的,反正回去得自己摸索着干。”市联社发觉了这种千篇一律的布置工作的方法,不适宜手工业的特点,便及时作了纠正,每逢布置工作,都根据各行业、各社的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布置生产计划,市联社都是根据各行业、各社不同条件,提出不同的重点和计划指标。对有定期加工任务、供销正常并有一定管理水平的社,市联社要求按合同任务,编制生产计划,着重抓定额管理,提出产值、产量、质量、成本、利润、劳动效率六项计划指标;对供销不正常、任务不固定的社,主要是要求改进产品质量、克服浪费、降低成本,调查社会需要和季节变化,进行原料和产品排除,制订生产计划,指导生产活动。对于后一种社,市联社一般只提出产值、主要产品产量、质量等三、四项指标。对供销确有困难的社,市联社主要提出一个产值指标,强调基层社要千方百计克服供销困难,安排生产。对有供销困难的小社,市联社则专门现成供销科帮助他们解决供销问题。这样做,得到了基层社的良好反映。

对基层社生产管理机构的确定,也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生搬硬套。如棉织行业,长年给国营公司加工,不存在供销问题,象这种行业的社,可以学习地方国营工厂的领导和管理经验。但其他行业必须根据本行业的特点和具体情况来领导生产。一九五五年,全市各社曾全面地搬用了国营工厂的管理和领导方法,结果行不通。如木业一社全社一百七十二人,管理员二十六人,下设五个科。由于各科互不联系,缺乏密切配合,工作经常发生差错。有的成品入库很久还认为没有生产,有的产品下达很久却未动手生产。还有这样一个笑话,新利红炉社由于分工过细,合作社用的条帚由供销科去买、办公室用的条帚由总务科去买,结果两个人在市场义改造工作中,领导部门要切实根据手工业的特点,实事求是,因地、因时制宜地把工作做好。上碰了头,才知道一个社出来了两个人买条帚。以上各方面的问题说明,在手工业的社会主

三  贯彻党和国家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各项方针、政策

根据毛主席“组织起来,发展生产”的指示,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提出的“逐步实现党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为了更好地发挥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几年来,党已教育和引导全市广大手工业劳动者走上了永远摆脱贫困、共同富裕的合作化道路。在整个手工业合作化过程中,中共潍坊市委和各级党委认真地贯彻了党和国家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各项方针、政策,全市顺利地完成了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

党中央提出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贯彻“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方针,这是一项非常正确的方针。潍坊市在贯彻执行这一方针时,首先对全市各行业,进行了调查研究,摸底排除,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根据广大人民特别是广大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在供、产、销平衡的原则下,有领导有目的地进行了组织,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地把个体生产引上集体生产,并为进一步过渡到全民所有制创造条件。

在组织发展工作过程中,掌握了发展与巩固相结合的原则。也就是每发展一批合作社(组),就及时进行整顿,使其从思想上、组织上、经济上达到巩固;在整顿巩固提高现有合作组织的基础上,不断地发展新的合作社(组),达到发展一批,巩固一批。

潍坊市在合作化初期(一九五二年以前)发展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组),一般都缺乏民主管理制度,领导干部缺乏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社员生产积极性的发挥受到影响。加上其他问题的存在,造成了党的方针政策不能很好贯彻,合作社内部也产生了某些混乱现象。为了健全领导、搞好生产、发扬民主、继续发展合作组织,必须在手工业合作社中开展一次民主整社运动。

首先,通过向社员进行社章教育,宣传政策,树立标准,发动群众,在此基础上解决合作社内部的各种关系问题。如通过总结检查工作,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解决一般的领导与群众的关系问题;通过实行按劳付酬的工资制度等,清理一般的雇佣纠纷。其次是通过回忆对比,加强阶级教育。最后整顿组织,选举理、监事会,调整干部,进行社员登记,修订社章,建立正常的民主组织与民主生活。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贯彻后,全市合作组织在一九五三年和一九五四年两年中又有很大发展。在这个期间,主要是组织了一大批生产小组。合作组织摊子大了,人数多了,随着组织的发展和新社员的增加,小生产者自私保守和资本主义自发趋势也大量地带到合作社(组)里来,大部分合作社特别是新组织起来的生产小组,普遍地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小生产者的资本自发倾向,不顾国家利益,牟取商业利润。2.生产管理无人负责,缺乏责任制度,不少管理人员重视商业经营,不愿改进经营管理,致使合作社生产无计划,浪费现象严重。3.对民主管理的原则贯彻不力,缺乏正常的民主制度和民主风气。有不少生产小组,重大问题不经过管委会研究、讨论,不经过与组员商量,而由组长说了算或者少数人包办。在不少组内存有宗派、行会情绪,歧视排斥积极分子,造成组内极不团结。为了“积极领导”,有阵地地“稳步前进”,在一九五四年下半年,全市手工业合作组织又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整顿。整顿的重点是八十处生产小组;对于生产合作社,主要是通过继续加深总路线教育,以计划管理为中心,改进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以克服生产中存在的质量低、成本高、浪费大、管理混乱的现象。生产小组经过上述整顿工作,组员提高了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树立了依靠社搞好生产的思想,检讨和批判了单纯的工资观点,行会宗派情绪也得到了克服。同时,小组经过整顿,发现和培养了积极分子,民主改选了领导组织,建立健全了民主管理制度和生产管理制度,使小组从组织上、制度上得到了初步巩固。各组一般地都建立了会议、考勤、原材料收发保管、产品检验与生产责任、定额管理、生产计划等管理制度,生产管理有很大改善。

潍坊市手工业合作组织发展和整顿巩固的上述过程说明了:手工业合作组织在一定时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之后,必然带来一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巩固合作组织是很重要的。因此,当大多数手工业合作社(组)比较巩固时,工作重点应当放在组织发展上,并继续进行整顿巩固;而在发展了一批合作社(组)之后,相应地带来一些新问题,工作重点就应放在整顿巩固组织方面,并继续发展。这样使巩固提高和组织发展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推动手工业合作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做法。

根据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精神,在对棉针织、金属制造、木业、服装、鞋业、皮革、特种手工艺品等主要行业,进行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全市手工业各个行业,作了发展、利用、限制和转业淘汰的统一安排。在已经组织起来的合作社中,经过排除,有洗棉供销社、水胶社、木业四社、皮具社等四个单位,因在郊区农村,其产品主要为农业服务,而且淡旺季节性很大,被划归当地农业社领导,作为农副业;长年为糕点公司加工的糖果生产组,被划归公司作为加工厂;酱菜生产社划归蔬菜公司领导,统一供应原料,统一安排生产计划;商业性大、服务性大的照相合作社,划归商业部门领导。

对尚未组织起来的个体手工业劳动者,主要是加强对他们的团结、教育和改造。市联社通过供销关系,按行业成立了生产指导委员会二十一个,划分小组一百七十六个,选出正副组长二百八十人。生产指导委员会对手工业劳动者实行政治领导和生产指导,并经常对他们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另外,对个体手工业劳动者的供销问题,市联社也有帮助解决。如一九五五年四月,鞋业、服装社,因买不到布壳影响生产,而印花业因百货公司没有加工任务,停止了生产,市联社就帮助印花转到布壳业生产布壳,既解决了服装、鞋业社的原料问题,又安排了印花业的生产。个体手工业劳动者所需要的属于国家统一控制的物资,也由市联社统一编造计划,由国营公司根据情况分配供应。服务性行业,也由市联社按居住区域,划片分工,统一组织。上述工作,对帮助手工业劳动者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生产技术、引导其走向合作化道路,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密切了党与个体手工业劳动者的关系。

总的说来,在几年来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工作中,中共潍坊市委和手工业领导部门是认真地贯彻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方针,因而使手工业合作组织不断地发展壮大,但是,在工作中也发生过一些偏差。

首先,手工业合作组织的发展速度落后于群众的要求。全市自一九四八年即开始组织手工业合作社,到一九五四年组织起来的只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四十九。一九五四年由于农业欠收,有的手工业产品的质量、成本受到影响,因而一九五五年全市手工业的某些行业,出现了供产销不平衡情况。这种情况在干部中引起了一种错误认识,认为“手工业发展的多了”,“发展容易巩固难”,“新社发展多了,要背供销包袱”。还有个别人认为“潍坊市手工业先进”,存在着自满骄傲情绪,主张在组织形式上“宁高勿低”,在组织发展上怕冒进和搞乱了,因此不积极组织发展,以致使一九五五年前三季度的组织发展工作,处于停滞状态,“稳而不前”。事实上,当时广大手工业劳动者是迫切要求组织起来的。据一九五五年统计,自发组织起来的即有三千一百四十一人。有的自发小组供销基本正常,并有公共积累,但市联社拒不承认他们。有的手工业劳动者申请十几次,参加生产小组,也没有被批准。有的手工业劳动者批评说:“毛主席号召组织起来,您为什么不组织!”有的小组积极要求转社,也不批准。这种右倾保守思想,大大地妨碍了合作组织的正常发展,挫折了手工业劳动者走合作化道路的积极性。

其次,市联社一九五五年对某些行业暂时出现的供产销不平衡,不从积极方面设法解决,而是单纯解决供销困难,“卸供销包袱”。因此,曾于一九五五年上半年解散了缺乏领导骨干、生产技术低,又有供销困难的生产小组五处(一百二十九人),有两个高级社、组降为低级社、组(一百零三人)。更严重的是,当时市联社还拟将部分供销困难较严重的社,动员一部分家住农村的社、组员回家,转入农业。这个打算不仅没有实现,反而引起了社员不满。有的社员说:“过去光说合作社是自己的家,现在没有活了,就叫家去吃。”这种做法,虽然及时作了纠正,但也在一定时期内,影响着社员依靠社的思想的巩固。

手工业劳动者,一方面愿意走合作化道路,另方面也存在着浓厚的自私自利思想和自发的资本主义倾向。刚组织起来的社员往往也还存有许多顾虑。因此贯彻自愿互利的原则,处理各项问题,这是保证组织发展工业顺利进行的重要一环。

在发展手工业合作组织的过程中,为了使手工业劳动者自愿入社,我们针对工业劳动者不同的顾虑,联系手工业者的亲身经历,不断地加强其政治思想教育和进行两条道路的教育,并组织生产社、组和典型人物作典型介绍,以群众教育群众的方法,用具体事实来说明合作化的优越性。如新胜红炉社、巨轮白铁社、工胜织布社、黎新鞋业社等老社,经常在同行业中,或手工业代表会议上,介绍本社组织起来,生产发展,社员收入增加,公共积累扩大的事实,对手工业劳动者走合作化道路推动很大。同时,市联社经常召开手工业代表会议和举办业余训练班,培养手工业积极分子,带头组织合作社。国家并以低于市价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三十的原料,供应合作社;在税收、贷款中都给予一定的优待和便利。在一九五二年红炉业淡季时,不少个体手工业劳动者没活干,生活困难,而组织起来的新胜红炉社没有钱,银行贷款,没有原料,上级调拨,产品卖不出去,上级收购和帮助推销,生产正常,工资照发。这些都是促使手工业合作组织不断发展的物质力量。

自愿、互利政策的贯彻,还表现在社员入社自愿、退社自由上。有的社员因为残存着小生产者的自发趋势和散漫习气,感到在社内不自由,要求退社单干,而当他们看到合作化的优越性的时候,还将再次入社。因此有的社员曾经数次入社、出社,这个过程,对他们自己是一个非常实际的教育。如新利社社员韩仁宾是一九五二年入社的,在一九五四年要求退社单干,领导虽然对他进行过教育,但他仍然坚决退社,社里即批准了他的要求。他出社后,因为旺季短、淡季长,原料困难,单干了一年多,反而比在社里大大降低了收入,闹得象他自己所说的“房子露着天,孩子无衣穿,拉下饥荒无钱还,还得靠社打算盘”,因此他又自愿申请入了社。入社后,收入提高了,生活也好了,他高兴地对社员们说:“入了社,穷变富,修了屋,割了布,还死饥荒并储蓄!”有的社员原来也想退社,在他这一亲身经历的教育下,打消了退社的念头,并开始树立了靠社思想。

工具作价入社是体现自愿互利政策的一环。在处理社员工具作价问题时,成立了评议委员会,采取自报公议的办法进行作价。有工具社社员的的报的价值低,经过评议委员会评议,就按所值价格,给予提高;自己报的价格高的,也经过评议,降下来。因此,工具折价,一般是公平合理的,合作社和社员都不吃亏。如白铁一社社员王洪田的脚踏钻,在作价时,他自报了一百三十元,评议委员会给他评为一百五十元。该同志反映说:“合作社真是公平合理,一点也不叫社员吃亏!”新成社社员丁洪全,他的砸顶针用的砧子评议委员会评价三元五角,他嫌作价太低,拿回家去,以后感觉社里作价合理,又拿到社里,仍按三元五角作价归社。

社员工具作价是一个政策性的问题,如果掌握不好,会影响合作组织的发展和巩固。在一九五六年合作化高潮中,工具作价出现过偏低现象,很快作了纠正。

在手工业合作化的发展过程中,根据生产需要,妥善地组织运用家庭辅助劳动力,也是贯彻“自愿、互利”政策和巩固合作组织的重要因素。这一点对家庭手工业成为重要。因为他们一般是工具简单、资金短少,大都依靠“全家动手”。如果把他们的家庭辅助劳动力摒弃在社外,他们在入社后,所得收入将不能维持全家生活。那样将会使本来想入社的不入了,入社的又退社,勉强留下的也不安心。在手工业合作化过程中,我们从各行业的不同特点出发,妥善地运用和安排了手工业劳动者家庭的辅助劳动力。有些辅助劳力在入社后,还提高了技术,变成了主要劳动力,使全家的实际收入较前有所增加。

中共潍坊市委对手工业合作社服务方针的贯彻,非常重视,经常不断地教育全体干部和社员,要认真贯彻手工业生产为农业生产、为城乡人民生活、为国家工业建设和出口需要服务,特别是为农业生产和支援农业机械化服务的方针。

在为农业生产服务方面,全市手工业合作社,每年都是根据农业生产的季节需要,适时地生产各种小农具和其他各种农业生产资料。在红炉业有一句俗语:“七万个锄刃八万铣,供应农民去种田。”就是说,潍坊市每年要生产七万个锄刃、八万个铣头,供应昌潍、沂水、惠民、莱阳等四个专区、四十余县的广大农民的生产需要。

几年来,市联社每年都组织一批干部,有目的地深入农村,调查访问,了解农业生产需要的变化,和听取各地农民对全市手工业产品,特别是小农家具的反映和意见,以便改进生产,提高质量。一九五五年全市先后组织了九十二名社干部,分为六个小组,携带为农民修理农具的简单工具和原料到潍县、安丘、临朐、昌邑及本市郊区等地十个区的十一个山区农业社和五十个平原区农业社,召开了农业社主任、技术员、生产队长、老农民、妇女代表等会议,进行了座谈。在会上,他们提出了一百六十六条意见。手工业合作社根据这些意见改进了生产。如有的农民提出:“您潍县(即潍坊)的锄刃有两个毛病,一个是‘粘鼻’,使起来光掉鼻子;一个是不光滑,光粘土,您也得改进改进!”我们回来后,经过研究,把锄刃改为挤鼻和凹鼻,抢光改为磨光,这样很受农民欢迎。特别是,我们在访问中了解到:随着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和土壤的改良,农业生产非常需要各种新式农具和改良农具。根据农业生产这些新的需要,一九五五年全年,手工业合作社先后试制成功了锄草机、玉米脱粒机、新式杀虫药机手摇水车等六十余种新产品,对支援农业生产起了很大的作用。一九五七年我们在沂水、莒县、临朐等地调查访问时,当地正在大规模地兴修水利,急需大量的开山工具,我们当即与当地供销社签订了供应合同,回来后迅速增添了六部电锤,生产开山工具。在这一年中,仅供应沂水、莒县、临朐等地的开山和水利工具,就有洋镐三万余个、八楞锤四万余个、橇杠子二百余吨。同时通过调查访问,进一步密切了工农关系。如在访问时,安丘县逢王区高东村农业社,有位老大爷感激地说:“毛主席领导真是好,还派工人来访问庄户人家要什么,这真是古来没有的事!”安丘倪家沟乡农业社的压花机坏了,没人修理,去访问的技术人员给他们修理好了,他们说:“您这么远来给俺修理机器,真是作梦也想不到!”

为了给本市郊区农业社作好修理服务,我们组织有红炉、白铁合作社三十二人五支炉,采取分片划段、包干负责的办法,经常在郊区各乡、巡回为农业社修理水车、锄头、铣、镢等小农具。除此而外,合作社在家的生产人员,只要农业社来叫,随叫随到。仅一九五八年就修理水车零件一万三千一百件、整部水车一百一十部、大小农具两万余件。有的社员在修理水车、农具时,曾七天七夜住在田间。这些做法,都博得了农业社的好评。

特别是一九五八年手工业生产的大跃进,更是以支援农业生产大跃进为中心而开始的。全市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掀起了试制新产品的热潮,依靠广大社员的干劲和钻劲,克服了各种困难,试制成功了手扶拖拉机、锅驼机、压力抽水机、各种水泵、玉米套种机、高粱点种机、净粮机、风力水车、钢磨、电动机等九十余种农业机械和水利机械。为农业生产大跃进服务,已成了每个社和每个社员的自觉行动。如白铁二社,每年淡季,困难比较突出,在大跃进中,通过社员群众讨论,认为跃进的关键是面向农村,为农业服务,从积极试制新产品来打开新的销路。因此,他们专门成立了十一人的技术研究小组,并以此为核心,联系全体社员,经过反复摸索试验,试制成功了省工省料、效率高的压力抽水机。这种抽水机比解放式水车提高效率百分之四十三,价格比水车便宜百分之五十,每部比解放式水车节省铁八十公斤。木业五社社员张洪禄回家时,农民提出耕地的楼“浪费种子、效率又低,需要解决”。他回社后,经过四、五天的苦心钻研,终于试制成功了高粱点种机,不仅可以节约种子百分之五十,还提高效率一倍半。

为农业生产服务,这是手工业根本的服务方针。从全市来说,手工业合作社是坚决地全面地贯彻了这一方针,但也有少数合作社的干部对手工业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思想还没有牢固地树立起来,因此表现在具体工作上,还缺乏自觉性,把到农村调查访问、下乡修理等作为一咱推销产品的具体业务工作来看待,因而在供销困难的时候,就积极开展;到了旺季,供不应求,就消沉下来,这是不应当的。

几年来,全市手工业合作社已生产了大量的建设工具,供应了国家建设的需要。红炉业生产的洋镐、八楞锤等,都远销到西安、洛阳、郑州、太原等地。特别是潍坊生产的刨刃,行销全国,南北驰名。手工业合作社为了供应国家建设工具的需要,还积极采取了各项增产措施,如为了提高八楞锤的产量,派员去天津学习了使用专门工具的先进经验,使产量迅速由五十个提高到一百二十个。红星社生产的刨刃,原来每年只能生产三千打,经过积极培养技术人员,改进生产擮,提高到五万打。在与国营地方工业协作方面,除有五金修理社给各厂经常修理各种机器零件外,有红炉四、五、六、七社四个单位,常年为柴油机、永利铁工厂、建华铁工厂等国营和地方国营工厂,加工罗丝、轴承坯、机器零件等。自工农生产大跃进以来,县、社工业迅速发展,铁工一社接受了地、市委分配的车床生产任务,在全体职工的努力下克服了技术上、设备上、原料上的各种困难,试制成功并生产了普通车床九百三十六台,支援了昌潍专区各县、社工业的发展。

自党中央了全党全民大办钢铁的号召后,手工业合作社在全市钢铁生产中也直到了很大的作用。本市拥有六十八座一点五立方米和十三立方米炼铁炉的第四钢铁厂,就是以新胜红炉社、新利红炉社、铁工一社、五金一社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据统计全市手工业合作社共生产和抽调了电动机一百七十九台,变压器五台,锅驼机、煤气机、卷扬机、洗煤机等一百七十九台,耐火砖四千五百三十吨,电线六十二吨,工人三千七百零六人,技术员二百二十五人,支援了钢铁生产。如第一五金生产合作社是一个制造大机器零件的合作社,从一九五八年五月即开始建立了一点五立方米小高炉,到八月份潍坊市大办钢铁的高潮中,该社全体人员一百三十一名以及大部分机器设备和工具移到炼铁厂,全力以赴搞钢铁生产,因而建立起一点五立方米小高炉两座、三立方米小高炉十三座、十一立方米高炉一座;在短短的五个月中,共炼出生铁四百九十四吨。十一月份,钢铁厂单独建厂后,该社有五名技术较高的人员确定留在钢铁厂里,其余人员全部回社生产。他们回社后,还要完成本社一九五八年的跃进计划,计算一下时间,仅仅还有六十一天,特别是生产工具又缺,技术力量太弱,生产什么、哪里来原料,也无着落。但是炼钢又炼人,社员们在几个月的钢铁生产中,已经锻炼成了坚强的“钢铁战士”。他们没有被困难吓倒,没有工具,就自己赶制;没有设备,叫兄弟社帮助翻砂,自己装配;没有技术,大家进行集体研究;没有原料,就到昌邑、掖县、青岛等地联系加工。就这样凭着社员的干劲和钻劲,到年底该社又为昌邑、掖县等地制造各种车床六十八部,支援了这些地区县社工业的发展,保证超额完成了比一九五七年增产四倍的跃进计划。

为了支援钢铁生产,度量衡生产小组经过苦心钻研和多次试验,用手电筒皮制成了高温计;白铁一社社员王洪太不仅苦心钻研,试制成功了离心鼓风机,改进了攻丝冲模,而且当昌邑钢铁工人受伤需要特制的翻身床时,他冒雨苦战四昼夜,制成了病人翻身床,帮助钢铁战士解除痛苦,受到了昌邑县委和县人委的奖励。

在为城乡人民生活需要服务方面,党委经常教育干部,克服坐门等客的作风,主动深入群众,了解群众需要,改进生产,提高服务质量。因此在过去几年中,全市手工业合作社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不断地提高产品质量,改进花色品种。特别是修理服务性的行业,根据便利群众的原则,采取固定设点和游街串巷方式,不居民进行修理服务,博得了群众的好评。

但是在一九五六年合作化高潮中,由于我们对手工业小而灵活、品种多样化,对社会的适应性等特点认识不足,在为居民生活服务的行业中,服务地点和门市部撤并过多,曾一度造成服务不便,群众不满。如五金修理业,原来全市有八十六个门市部和服务点(包括才老社和个体户),合作化后集中为二十六个,并且消除了存在多年的借款、赊销关系,缩短了营业时间,大大地影响了修理服务。过去农村的大车、小车、自行车进城来,一时不带钱也能修理;合作化后不能赊欠,一概“现钱交易”,有的农民不满意。潍安公路上的修理站集中到二十堡火车站,有的群众说:“在公路上车子坏了,连个打气的地方也找不着了!”服装业原来共有一百二十处门市部,合作化后,集中为八个社,下设二十六个门市部。并且因为分工过细,一件衣服从量到做要经过十三道手续,十五天才能取件。其他如木业、鞋业等也有类似情况。

对上述问题,根据市委指示,在一九五七年,市联社都及时作了纠正,增设了服务点和加工门市部。四个木业社增设修理服务部三十七处,服装业增设加工门市部二十二处,鞋业有十三户家中有辅助劳动力和年老的社员,实行分散生产。同时,通过对社员进行服务方针的教育,社员明确了服务方向,改进了服务态度,增添了产品品种,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如服装业在调整组织、增添门市部后,又恢复了原来量、裁、做一手活的经营特点,就活时间由十五天缩短到五至七天,急需者还可当天取件。有的群众反映说:“这才是为人民服务的合作社!”五金修理社调整后,修理与服务质量提高了,顾客反映说:“他们现在服务态度好了,修理也及时了!”

手工业经营灵活,服务方式多种多样,在满足和适应广大人民群众千变万化的需要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手工业必须根据居民需要,经过不断地改进产品花色品种,提高服务质量,在为农业生产和国家工业建设服务的同时,很好地为居民生活服务。也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密切党与群众的关系。

四  对手工业劳动者进行思想改造

个体手工业劳动者,是在个体分散的经济基础上,以一家一户为单位,在规模狭小的生产条件下,从事小商品生产的小生产者。他们所处的经济地位,决定了他们的思想特点。他们一方面是劳动者,能够勤劳刻苦,在党的领导和教育下,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另一方面,他们又是个体私有者,因而养成了自私自利的思想和自由散漫的习气,并对生产技术具有根深蒂固的保守性和行会宗派情绪。在潍坊的手工业中,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铁匠叫潘子中,他的出色手艺是作刨刃。在刨刃尖上淬火沾钢是生产这种工具技术性最大的一道工序,他在这一技术上有独到之处,远近地区的群众都愿买他的货。他为了在市场竞争中,永远保持自己这一席地位,终日恐怕自己的技术被人学了去,因此每天深夜,等到全家人都睡熟以后,他才独自一个人在昏暗的油灯下作活,白天睡觉。这种传奇式的生活,使他长年不见太阳,脸色清白,丧失健康。然而,就是这样,他也没有摆脱贫困。还有一个故事:在潍坊市北霸崖木市街,曾经有个吉兴成木铺,掌柜的张延吉,一九三一年,从潍县潘家村找来一个姓潘的徒工,言明四年满师出徒。潘学徒至二年时,因两次做坏琉璃窗,被张毒打了一顿,潘受苦不过,于夜晚逃回家去。张更大怒,去找同行郭学孔、宋保大、刘桂章、梁风桂等开会商议。在他们的把持下,凡是同行业手工业者,都必领捐洋两角,供张到反动政府去打官司。在反动政府的支持下,结果潘输了官司,不得已回家将地卖光,来请客唱戏;并在北宫用石牌立下行规:今后凡是学徒者必须四年出徒,不满师而中途不学者,皆受请客唱戏之处罚。

合作化以后,手工业劳动者加入了合作社,个体所有制变成了合作社集体所有制,但他们这种小生产者的自私、保守、自由散漫的习气和行会宗派情绪,并没有随之根本改变。具体表现在:在合作社的业务经营上存在着资本主义经营思想;在社员思想上存在着单纯的经济主义观点;在社与社之间的关系上,不是互相帮助,而是互相排斥。总之是只顾个人利益,不顾集体利益;只顾合作社利益,不顾国家利益;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因此,在每一个合作社中,都存在着社会主义思想和资本主义思想的尖锐斗争。

手工业劳动者的资本主义经营思想相当严重。首先,表现在产品质量低劣、粗制滥造上。手工业合作社,是以自己的街道口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产品质量好坏,直接关系着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因此,合作社应该生产质量优良的产品,供应和满足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但是有些合作社干部对这一点认识不足。他们不管产品质量好坏,粗制滥造,特别是在旺销季节,产品供不应求时,表现更为突出。因此,合作社曾长期存在着产品质量低劣的问题。如一九五四年巨轮社生产的水桶,因焊缝不严而漏水,农民买了去不能用,极为不满。农民给这个社起了个绰号叫“漏桶社”。和平镜业社,卖给全国总社西安批发站镜子四千个,由潍坊运到西安,水银就全部变了质。在产品旺销时,该社销货员就直接跑到车间去对生产人员说:“甭管质量孬好,你只要生产出来,我就保险卖了!”五金三社生产的锁,一把钥匙可开十七把锁,群众称之为“宝贝钥匙”宝贝锁。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其次,表现在成本计算上,高估工料、宽打窄用、虚报成本,牟取高利。有的社一种产品,有两套成本,甚至三套,有对外的,有自用的。合作社的干部,他们一方面懂得:产品成本的降低,是企业经营管理和生产有了改善的重要标志,因此向市联社财务科报产品成本时是越低越好;另一方面他们也懂得:产品售价确定得高一点可多得利润,因此向市联社供销科报成本时,则越高越好。如新成社的铜顶针,报市社财务科时每包(二百个)实际成本一元九角八分,报市社供销科,则报二元六角七分,要求确定按三元出售。一九五五年,海军部队向木业一社订一批办公桌,该社看到是大批订货,即“宁要跑了,不要少了”,在计算成本时,将木材锯工费加倍计算,使每张桌子提高成本一元八角,结果真的使部队同志因成本太高,不在潍坊订货了。

再次,表现了不少社的干部缺乏明确的和牢固的为农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生产生活服务的观点。他们往往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不顾社会需要,盲目生产。因此,只愿接受大批加工订货,不愿承作零星加工修配任务;国营商业和合作社贸易部门加工订货时,利润大的他们就互相竞争,利润小的则说,“任务已足了,不能未完成”。

资本主义经营思想还表现在:有些社重生产、轻安全,忽视劳动保护,只叫社员完成计划,不关心社员疾苦。

手工业劳动者的经济主义观点,是形形色色的。首先,表现了压低定额,追逐产量,粗制滥造,多得工资。和平镜业社有个社员创造了喷色的工具,本来能提高产量数倍,但怕超过定额太大,调整工资,因而未敢使用。新利社在确定定额时,打铁梨的社员为了每斤差一分钱而怠工。

其次,表现了技术保守。有的社员“拿着技术当饭碗”,仍然认为“教一个徒弟断一条路”,因此就“能帮两吊钱,不把技术传”。如巨轮合作社六十二岁的老社员张敬选单干时,他自己花了三年的时间,创造了一部卷边机,提高工作效率十四倍。他把这部卷边机看作自己的唯一财富,入社后他没有把机器作价归社。他每天从社里把半成品带回家里,用机器打夜工,第二天早晨将制成品交到社里。开始,领导上动员全把工具作价入社,他怎么也不同意。后来,领导上派了一个技术较高的社员到他家里学习,结果被他赶出了大门。

再一种表现是,小生产者的发财致富思想还不时抬头。有的社员只把一些普通的工具作价归公,好的留在家里,准备自己单干;一脚在里,一脚在外。特别是在“三月桃花一时红”的旺销季节,他们更是眼红。白铁一社社员王瑞吉是一个七级工,技术很高。一九五二年,他刚入社时,每天工资五、六角,以后很快提高到一元二角至一元四角,一九五六年合作社调整工资后,又提高到二元二角。但他仍然没有满足,在旺季进非要求退社单干,出去“捞一把”不行。红星合作社社员龚玉龙爷三个都在社里当钳工,每月收入近三百元,积累了一笔钱,他们便用这笔钱在家乡买了四大亩地,雇工耕种,并准备再在合作社干上两年,就回家去享福,发展富农经济。

手工业劳动者在个体生产时,是分散的小生产者,不少都是一家一户一个生产单位,这种长期的分散的个体生产,养成了自由散漫的生活习气。经过合作社集体生产和生活的锻炼后,小生产者的自由散漫习气,有了很大的克服,但在少数社员中,还经常地表现出来。他们不愿意遵守劳动纪律,不服从领导,不服从分配,认为“纪律制度”对他们是一种束缚。如有的社员就直接提出要“工资高高的,劳动纪律松松的”。

由于小生产者行会宗派情绪的残余,有时还反映到少数合作社的关系上,因此在一定的时期内社与社之间不是互相团结、互相帮助,而是关系不密切,思想不协调;遇事不是从合作事业的整体利益出发,而是互相排挤。如在电石非常缺乏的情况下,新利社买到了两吨,巨轮社去借五十斤用,就不愿意借给。

应当说明,存在上述问题的合作社,仅是少数,存有这些思想的干部和社员也只是一少部分。大多数合作社是正确地贯彻了党的方针政策的,大多数社员的社会主义觉悟是比较高的。但是,这种思想和问题,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合作社的发展和巩固将会受到影响。因此,在手工业合作社内必须经常对社员进行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思想教育,克服其资本主义经营思想,彻底消除小生产者的资本主义自发趋势,不断地扩大社会主义的思想阵地,使合作社从组织上、思想上、经济上达到巩固。

对于手工业合作社在思想上、生产上、经营上存在的这些问题,党委始终是极为关心和重视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几年来党委曾不断地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向广大社员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党委除了每年结合各项具体工作,并通过开展抗美援朝运动、民主整社、增产节约运动、贯彻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整风整社,深入地、反复地向全体社员进行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并在一九五四年开展了一次较普遍的反对资本主义经营思想的斗争。通过这些教育,每一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生产面貌,和广大社员的思想面貌,均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就是:全体干部和社员的社会主义觉悟空前提高,社会主义思想阵地已经完全巩固;领导与群众、干部与社员之间,已经建立起了亲密无间的互助合作的同志关系。总之在每一个合作社里,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已经出现。个体小生产者那种自私保守、自由散漫习气和行会宗派情绪已经基本克服。广大社员已树立了敢想、敢做、敢说的共产主义风格,若干猛钻、大胆创造、人人献计、个个献策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热潮已经形成,并正在蓬勃发展。

一九五三年,党公布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潍坊市手工业合作社通过增产节约运动和各种生产活动,特别是通过召开全市手工业先进生产者会议,从骨干到群众,层层进行了宣传和贯彻。在宣传和贯彻总路线的过程中,我们主要是以联系生产、联系思想、联系实际的方法,反复地进行两条道路的教育;并通过算政治账、生活账、生产账、贡献账,对比新旧社会、对比单干和合作、对比公有和私有,挖穷根、找甜根,启发和提高社员的社会主义觉悟,检查批判保守思想,挖掘生产潜力。手工业劳动者在旧社会是很苦的,经过总路线教育,觉悟很快提高。如社员群众在回忆对比中反映说:“过去的苦处和现在的好处说不完”,过去是“淡季来旺季去,干一年穷一年,几辈子打铁几辈子穷”,而现在是“共产党领导,国家扶持,正常生产,按劳取酬,干一年好一年,每人生活年年提高,合作社生产年年发展”;“过去是淡季卖青菜,冬天摆小摊,老婆孩子去要饭”,现在是“有宿舍有食堂、穿新衣、吃白面、还有业余文化补习班”。通过算账回忆对比,社员群众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切身体验中提高了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从而认识到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发展的越大越好,合作社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社、发展集体,就是发展社会主义,这与自己的切身利益是休戚相关的。因此社员普遍反映“学了总路线,就象一块石头落了地,一层帘纸桶亮了”。

由于社员初步提高了社会主义思想觉悟,认识到国家利益、合作社利益和个人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一致性,因此纷纷批判检讨自私自利思想和经济主义观点。新利社社员沈炳先说:“过去千难万苦,少吃缺穿,现在全家五口人的生活不成问题,可是自己因为思想觉悟低,为一分钱就不干活了,真是对不起合作社,对不起毛主席。”红星社社员检讨说:“全社每月营业额两万多元,光发工资就去了一万多,除了原料钱,那里还有积累!咱们每人每月都挣五、六十元,光这样发展自己,不发展合作社,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从此,开展劳动竞赛、突破保守定额、发展合作社,很快就成了广大社员的自觉要求和行动。在思想酝酿成熟的条件下,全市有二十个合作社二百多种产品,顺利地修订了生产定额,调整了工资计件单价,大大发挥了生产潜力,增加了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扩大了利润积累。如全市个红炉社,一九五四年上半年的产值比一九五三年同期提高了一点二三倍,利润提高了三点二倍,生产成本降低了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由于生产潜力的发挥,社员的工资收入不仅没有减少,而且平均提高了百分之十三。

在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提高的基础上,不少社员检讨了自己不依靠合作社的思想。如工和铜业社社员张家顺说:“过去我听说工具公有就象刴了手,因为感觉合作社还不牢靠;学了总路线,心里亮堂了,赶快工具公有,割断分散单干这条根!”新成铜业社社员王子成家有九分地、于沂生家有五亩七分地,过去都是雇人耕种,他们听了总路线的报告后,明白了剥削别人是可耻的,自动写信给街道居民委员会说:“我们是手工业合作社的社员,政治上得到了真正解放,生活有了保障,我们不能再靠土地剥削别人,要求将家中的土地全部归公。”前面提到的白铁社老社员张镜选受到总路线的教育后,自动把卷边机交到社里去,并要求理事会派几个聪明的社员和他一块干活,他保证一个月教会。社主任问他以前为什么不愿教人,他叹口气说:“我还是当作过去的年头,认为教一个徒弟断一条路。”在社的第一次庆功大会上,他向大家说:“总路线把俺照亮了,只要我活着,就要把我肚子里的东西(指技术)全掏出来;俺一定走社会主义这条路。”

由于社员提高了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也开始打破了保守思想,因而交流技术、创造发明、挖生产潜力,发展合作社的劲头空前高涨。很多社员批判了过去“拿着技术当饭碗,技术留后手,不肯教徒弟”的思想。如新利社社员陈庆喜打了几十年铁,有很丰富的经验,他打的铁犁是新利社的名牌货;很多农民都指定买他的铁犁。在合作社他一个月打二百零八张铁犁,而每月来订货的一要就是几千张,虽然这样,他还是不肯把技术传授给别人;他认不“别人强了,自己吃亏”。他听了总路线报告后,琢磨了好几天,思想斗争终于胜利了,就主动召集全组六十个人,开了一个技术交流会,当场把打铁犁的泥炉、安风箱、打弯道等窍门,全部介绍给大家,并亲自教大家干。从此全社铁犁质量的合格率从百分之七十很快提高到百分之九十八点五。

通过总路线教育,由于社员初步树立了社会主义的劳动态度,小生产者的散漫习气也进一步得到了克服。如有的社员作自我批判说,过去是“不要组织、不要制度、不要纪律”,“情绪不高就请假,听说开会就头痛”。

对于合作社存在的资本主义经营思想,除了通过各项政治运动进行批判外,在一九五四年,集中地进行了反对和批判。

这一工作的进行,首先是加强对干部和社员的政治思想教育,使干部和社员从思想上划清资本主义经营思想和社会主义经营思想的界限。手工业合作社的干部,绝大多数是从手工业劳动者中提拔出来的。他们在工作中一般的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对合作社的发展巩固和壮大怀着满腔热情和希望。但他们较普遍地存在着一种糊涂观念,认为“有点资本主义经营思想没有什么,这是为了扩大合作社的公共积累”;他们不了解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和扩大积累的正确途径。如有的社主任说:“无论怎样,说挣钱发展合作社不对,我就是不通!”提高觉悟后,许多干部都联系思想进行了检查,初步划清了资本主义经营思想和社会主义经营思想的界限,认清了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需要,认识到不顾质量,单纯牟取高额利润的思想是错误的。

在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总结检查工作,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带头检查成本不实、粗制滥造、次货充好货、盲目生产、高利出售等资本主义经营思想,并提出了改进的措施;同时发动社员自下而上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揭发浪费现象。为配合这一工作,各社还组织了废品展览、算浪费账,使干部、社员进一步认识到资本主义经营思想和作风给生产带来的严重危害。如各棉织社通过废品展览,社员认识到浪费棉纱给国家造成的严重损失后,都积极地改进操作方法,节约原料,一九五四年第二季度就节约棉纱五百五十六梱,匹布的实际成本比原计划降低了百分之五。

在反对资本主义经营思想和作风的同时,结合进行改进经营管理的工作,就是扭转资本主义经营思想和作风的重要保证。因为酱主义经营思想表现在经营管理方面,就是制度不严格不健全,如产品检验不严,原料无定额,成本无人管等。因此,各社便通过检查生产计划完成情况,找出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建立与他俩了各项责任制度。各红炉社通过检查生产,分析了刨刃、锄刃、黑元铣、车圈、洋镐、木钻等十余种产品质量低劣的情况后,找出了在管理工作中没有统一的产品质量标准、产品验收制度不严等问题。这些问题是产品质量低劣的主要原因。于是,该社便根据合同和消费者的要求,依靠技术人员,订出了统一的质量规格标准,配备了专职检验员,严格产品验收制度,因此大大减少了优材劣用、大村小用的浪费现象,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成本。再如新胜红炉社在反对资本主义经营思想中,结合整顿原有定额管理制度,锄刃每个由第一季度用铁三斤十二两降低到三斤九两,产品质量比过去提高百分之九点七五,成本较过去降低百分之三十四点九五。

同时,这一工作还必须与当前的工作相结合,这检查、边研究、边改进,不是离开工作,孤立地作思想检查。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干部思想,改进生产,端正经营作风。

通过批判资本主义经营思想,还提高了各社领导干部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加强了劳动保护。各社在民主管理的基础上,根据生产条件的可能,逐步地建立了劳动保护制度;有关安全设备、劳动规则、工伤疾病治疗、以及妇女卫生等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如红炉业在红炉上安装了炉帽子,减轻了烟熏火燎的程度,有的社员满意地说:“合作社真是自己的大家庭。”总之,在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中,领导上必须管生产,又管安全,对社员进行安全就是为了生产的思想教育;并对劳动保护工作要经常进行具体督促和检查。

通过反对和批判资本主义经营思想,在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中,除了教育社员提高觉悟,克服单纯的工资观点外,还必须不断地教育干部,使其提高阶级觉悟和社会主义觉悟,树立集体主义思想,克服资本主义经营思想。只有这样,才能改进合作社的管理工作,提高干部的政治和业务水平,办好合作社。在检查批判资本主义经营思想和作风时,必须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揭发具体事实与学习文件相结合,绝不可操之过急。事实上,用社会主义的经营思想和作风,去战胜资本主义的经营思想和作风,是一个长期的严重的斗争过程,不是一两次会议所能够解决的。正因为这样,对这种思想就必须经常地进行批判,使其逐步得到克服。在检查资本主义经营思想的过程中,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带头检查,这是能否检查得彻底的重要一环。只要领导干部检查的彻底了,全体干部特别是一般干部才能检查的深刻;领导敷衍了事,他们也就会应付一下。再是在反对批判的过程中,必须首先向干部交代明确,什么是资本主义经营思想,什么是社会主义经营思想,划清两者的界限,防止干部因思想不明确而畏首畏尾,不敢大胆负责的现象。

潍坊市手工业生产合作组织,在过去几年中,通过一系列的运动的教育和改造,广大社员的社会主义觉悟已经大大地提高。但是,手工业小生产者的思想改造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自我教育过程,虽然经过几年来的教育和改造,他们仍然存在着自私、保守、自由散漫等小生产者的思想残余。在一九五七年第四季度和一九五八年上半年,在全市手工业合作社中,开展了整风整社运动,通过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和“双反”、“双比”等形式,贯彻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进一步加深了党对手工业小生产者的思想改造。加之全国工农业生产大跃进形势的推动和全党全民大办钢铁的锻炼,在全市手工业合作组织内,社员的社会主义觉悟大大提高,社会主义思想阵地更加扩大和巩固,因而在手工业合作组织中的政治思想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解决了合作社内两条道路、三者关系、干群关系等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同时干部和社员的右倾保守思想得到了一定的克服,从而使生产也实现了一个巨大的跃进。

整风整社运动,首先是解决了在社员思想上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问题。全市手工业合作社的社员,过去大多数是手工业工人和贫苦的独立劳动者,解放后,他们一般都要坚定地走社会主义和合作化的道路。但是其中有少数小业主,他们在入社之后,总是觉得吃了亏;有些富裕的独立劳动者,自私心理还相当浓厚,他们在思想上究竟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他们还时刻留恋分散单干,一有空隙就想向外挣。另外,还有少数社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低,受资本主义影响较深,对合作化的优越性,一时还认识不清,也存在着“脚踏两只船”的思想,躇踌在两条道路之间。在整风鸣放开始,就有人出来说:“合作化不如单干好”,“合作社没有优越性”,因此,合作化有没有优越性就随之成为群众在整风整社中鸣放辩论的中心内容之一。手工业合作社比单干有无穷无尽的优越性,这是铁的事实。广大社员在辩论中,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算合作社的发展账,国家对合作社的支持账,个人的政治、经济、收入账,将来的前途账,驳倒了这些谬论。如电工社在辩论合作社有没有优越性时,才工人徐德成说:“国民党时期,我跟着父亲要过饭,把我的孩子都送给人家,后来好歹找到个地方学徒,那是什么学徒,学徒四、五年都挣不着一文钱(只够吃的),还得挨打爱骂。现在共产党来了,咱们参加了合作社,按时上下班,每月工资四、五十元;家庭生活困难的,社里还补助。说合作化没有优越性,这简直是胡说。”有一个老社员说:“我参加社最早。咱社一组织时,一没有技术二没有钱,今天合作社扩大了,光资金就翻了七万番(过去没有资金,现在有资金七万元),谁能说合作化没有优越性!”通过鸣放辩论,以活生生的事实向广大社员进行了一次深刻的现实的合作化优越性的教育,因而提高了社员的思想觉悟,使他们进一步明确了政治方向,弄明白了大是大非问题,从而坚定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

其次,通过整风整社,大大提高了每个社员的集体主义思想,改变了社员的精神面貌。过去,社员对个人与合作社、合作社与国家三者利益的一致性认识不足,因此有不少社员只顾个人利益,忽视合作社的集体利益;或者只顾合作社小集体的利益而不管国家大集体的利益。如有的社员斤斤计较个人得失,经常闹工资问题,要求过高的福利待遇。合作社为了照顾家庭生活困难的社员,经过批准可以预借工资,可是有的社员家庭生活并不困难,甚至在银行在存款,也要借款,领导上不批准,即与领导吵闹。通过整风整社运动,每个社员都认识到了个人与合作社的血肉联系。处处爱护合作社、维护合作社的集体利益,成了每个社员的自觉行动。过去在社员之间是“比工资、比吃穿、比争钱”,现在变成了比干劲、比先进、比贡献。新利社在整风中,社员写了三万多张大字报,不仅批判了领导工作和管理工作中的缺点,而且也认真地作了自我批评;有将近百分之七十的社员检讨了自己“干活争钱”的经济主义思想。有一个社员打火铲,为了省力好打,曾趁保管员还未起床之前,到仓库去偷好料,结果使三角二分一斤的火铲,用了三角五分一斤的原料,在整风中自己深刻地检查了这种只顾自己不顾合作社的错误思想。

再次,有些合作社的干部与群众的关系不够融洽,这是在长时期中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干部不相信社员群众,有事不与群众商量,不虚心采纳群众意见,总是埋怨社员落后;不少社干预事总是想用“治”社员的办法解决问题,个别干部甚至还有“义不领兵,善不存财,兵不斩不齐”的指导思想,长期用家长式的方式管理生产。少数社员在思想上由认为干部是管自己的,经常不服从领导分配。因此干群之间存在一定隔阂,关系不够密切。在整风过程中,全市手工业合作这的干部,不仅通过整风树立了相信群众的思想,改进了作风,而且根据党中央提出的并于干部参加劳动的指示,普遍实行了“两参一改”,大大地密切了干群关系,如棉织四社支部书记侯德章同志,过去由于不熟悉业务,社员叫他“外行”,作报告时也说些外行话,社员不愿听。他实行跟班生产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掌握了织布的基本技术—开闸、换梭、接头,作报告也能结合生产情况。社员反映说“侯支书变了样”,都愿意找他谈思想、啦家常。新利社,过去由于领导对群众疾苦关心不够,群众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如电锤车间辟大方钢,社员被强烈的热度烤得胸前和脸上起了水泡,变成一块块黑斑,社员要求解决这个问题。领导上却说:“过去谁还没干过!”社主任亲自参加劳动后,体验到了社员的痛苦,立即采取措施,设备了通风管和电扇。社员普遍反映:“这回领导真转变了作风,给社员办事了”!干部说“社员好领导了”。

最后,通过整风运动,克服了干部和社员的右倾保守思想。过去由于看不到群众食具析智慧和力量,看不到手工业生产的潜力,干部和社员一般地认为“手工业的生产潜力本来就不大,年年搞运动,那里还有什么大景!”特别是在开展技术革命中,总认为“手工业天生就是手工业,不能革新技术”。因此,在手工业合作社里,右倾保守思想一向粊严重。通过整风整社,在广大社员提高思想觉悟的基础上,特别是通过“双反”、“双比”和贯彻了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干部社员鼓起了革命干劲,解放了思想,破除了迷信,树立了敢想敢做的共产主义风格,因此在全市手工业合作社中迅速出现了一个规模壮阔的大跃进和大闹技术革命的热潮,使一九五八年全市手工业生产实现了空前未有的大跃进,创造了千千万万的奇迹。有的过去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在都变成了现实。如十马力柴油机的油嘴,是最精密的部件,过去只有技术很高的大工厂才能制造,可是五金修理一社的社员们,在该社党委的领导下,几天之内就试制成功了。

总起来看,对手工业小生产者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改造,是一项极为细致复杂的工作。要把千千万万的小生产者的自私、自利、落后、保守思想和自由散漫习气,代之以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对手工业者进行长期的反复的政治思想教育。同时,对社员的思想问题,只能用说服的方法,而不能用压服的方法。

绷经社有一个女社员叫刘兰芳。她自小与于兆凤订了婚,两人年岁稍大,也有了一定的感情。于中学毕业后就参加了人民解放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去了,并且进步很快。刘感觉自己没有文化、没有能力,怕解除婚约,经常去信要求于允许她到朝鲜去看看。起初,于还来信说服她,不要她去,最后连信也不回了,这更引起了刘的怀疑,她在思想上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整天思想苦闷,生产消极,生产计划最多只能完成百分之六十。长久以来,社员们都认为她特别落后,经常对她大加批评,造成了她与领导的思想对立。有一次她唱着小调生产,差了三尺多绷子,别人问她是怎么回事?她不自觉地说出了“我是身在车间,心在朝鲜”这句话,领导上从此觉察到过去对她没有尽到教育责任;经过多次耐心的教育后,她开始转变了。她对领导说:“你真是开门的锁匙,要不我自己非闹坏了不行。以后我决心听党的话。”后来于回信也鼓励她努力学习、积极生产,争取参加党团组织,并说他一定在战斗中狠狠地打击美帝国主义,争取抗美援朝早日胜利。从此,刘放下了思想包袱,生产非常积极,产品质量由百分之六十提高到百分之百,当月超额完成计划百分之三;并帮助一个徒工将产品质量由百分之七十二提高到百分之九十八点六,帮助两名徒工初步掌握了生产技术。

整风整社的整个过程,对于小生活者来说,是一次极为深刻的思想教育和思想改造,其自私、保守、自由散漫等思想残余,已经基本上得到克服和解决。但是也应当看到,在一定的条件下,它还可能抬头。因此,在今后的一定时间内,继续贯彻对小生产者的思想改造,还是一项不可忽视的任务。

五  贯彻党在手工业中的阶级路线

中共潍坊市委在领导全市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工作中,自始至终贯彻了党在手工业合作化中依靠手工业工人和贫苦的独立劳动者的阶级路线。在组织手工业合作社的时候,都是以手工业工人、独立劳动者、家庭手工业者,以及参加主要劳动、掌握生产技术、为协同劳动雇佣少数工人或学徒的小作坊主为对象。因此,全市组织起来的手工业合作社,都符合合作社的组织原则。

潍坊市手工业合作社的发展,大体有三种情况:一种是解放之初由失业工人就业生产而发展起来的,如工胜织布社、黎新鞋业社等都是。由于他们不占有生产资料,受资本家剥削,失业之后更为痛苦,迫切要求就业生产,对生产资料集体公有毫无顾虑,因此他们一开始组织起来就是集体公有的高级形式的生产合作社。而且很快得到了巩固、发展和壮大。另一种是手工业独立劳动者,为了解决供销困难而组织起来的如白铁、五金、木业、镜子、文具、绷经、针织等行业的合作社,都属于这一类。从供销入手组织起来,是他们的迫切要求。但由于他们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小商品生产者,自私性较大,一开始还不习惯集体公有的集体生产,因此合作社的组织形式,一般是由小到大、由低到高,逐步改变个体所有制为集体所有制,逐步实行集体生产、分工协作。再一种是由手工业工人和参加主要劳动、掌握技术、雇佣辅助性的助手或学徒的独立劳动者共同组织起来的。如各红炉社等就属于这一类。从供销入手组织起来,也是他们的迫切要求。因为他们采取的都是小作坊的经营方式,资金短少,供销困难,受商业资本家的剥削控制,因此不仅工人的生活很苦,业主的生产地位也极为困难,迫切要求组织起来,解决供销困难。这类合作社的组织形式一般是一开始就采用集体所有制,业主的工具作价归社,工人、学徒和业主平等入社,改变雇佣关系为互助合作关系。这类合作社的成员是手工业工人和徒工占大多数(约占四分之三左右),但他们一般不掌握主要技术。因此,在这类合作社中,应以手工业工人为主,搞好工人和业主的团结,这是巩固发展合作社的主要关键。

在手工业合作组织的发展过程中,保持合作社领导成分的纯洁,同样是正确贯彻党在手工业合作化运动中阶级路线的重要内容之一。自一九五二年民主改革后,合作社在选择组织对象和选拔干部方面都极为慎重。这从全市合作社领导成员的成分上可充分得到证明。据一九五八年四月份统计,全市二十八处合作社一百八十八名理事主任的成分是:手工业工人八十五人(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四十五点二)、贫苦独立劳动者二十七人(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十四点四)、富裕独立劳动者二十一人(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十一)、小业主十九人(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十点一)、其他有中农、小土地出租者、老店员等三十六人(共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十九点三)。

同期据四十四个合作社的统计四百二十五名理事的成分是:手工业工人二百一十八人(占总人数的百分之五十一点八)、独立劳动者八十七人(占总人数的百分之二十点三)、小业主二十四人(占总人数的百分之五点五五)、店员四十三人(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十点二)、其他成分五十三人(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十二点二)。

从上述领导成分的分析看,手工业工人和贫苦独立劳动者在合作社的领导成分中,占着绝对的优势,而且都是合作社中的骨干力量,从而保证了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和合作组织的发展与巩固。

但是,由于前几年在整个手工业工作领域中,党的工作基础比较薄弱,再加城市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人员在政治上又相当复杂,有些地主、伪顽分子和一些不务正业的人,也钻到手工业的队伍中来,在组织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合作化高潮中,他们也随着合作化的洪流,混入了合作社。他们加入合作社后,伪装积极,暗中拉拢落后社员,对抗领导,破坏生产;有的已窃居了领导职位,压在社员头上,争权夺利,打击先进,专门在社里制造混乱。木业一社理事马帮鼎,入社前披着工人外衣为资本家忠实服务,入社后,他在社内负责分配生产任务,检验产品。他一贯以自己的权威威胁社员,把合作社当作自己的“独立王国”,不执行理事会的决议和领导指示,并利用职权,打击积极社员,社员称他为“马爷”、“马阎王”。一九五七年上半年,省委工作组在该社搞点后,为了更好的为居民服务,该社分设了门市部,他则诬蔑说:“省委来搞了个乱七八糟、稀流花拉,咱这个社是一个很好的社,叫他们来戳了一杆子,搞的血淋淋的。”毛皮社原理事副主任李正华,过去是一个奸商,入社后伪装积极,曾一度窃取副主任职务,经常以资本家的手段对待社员,并有意识地以次货充好货,欺骗国营公司。他一贯仇视党、团员积极分子,抓住他们的一些小缺点,就加以扩大,进行打击。当合作社供销发生问题时,主任发愁,他就借机向社员说:“合作社为什么光叫工人当领导?”“工人懂什么”!特别是整风鸣放以来,他们在合作社内,更是兴风作浪,对抗领导,污蔑合作化政策,反对党的领导。如轮胎合作组(该组是由五修一社分出来的)李瑞亭(副组长)是一个奸商,一贯对新的社会制度不满,对抗社会主义改造,拉拢社员对抗领导。市联社召开会议,组长通知他三次,他仍然拒不参加,说:“我就是不去,看他(指市联社)怎么办!”“市联社召开的会议我坚决不参加!”一九五六年十月,以李为首召集了社员中的小业主和落后人物开秘密会议,策划分社。从整风鸣放揭发的材料看,他们对社会主义制度和合作化政策是恨之入骨的,时时刻刻想夺取合作社的领导权,使合作社走向资本主义道路或把合作社搞垮。他们虽然是极少数,但对于巩固发展合作组织却起到了严重的破坏作用。通过整风暴露了他们的本来面目,使全体社员看清了他们的本质,大家纷纷要求将这些坏分子开除出去,纯洁合作组织。为了维护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利益,保证手工业合作组织健康的、正常的发展,对这些反社会主义分子,均进行了严肃的处理。这是合作社开展整风整社的重大胜利,也是党的事业的重大胜利。

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一个非常艰巨复杂而又光荣的任务,在潍坊已经胜利地完成了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这一历史使命所以能够胜利完成,党的及时而正确的领导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但是却有人说:“合作社的最高权力机关是社员大会,理事会是执行社员大会决议的机构,加强党委的领导对民主办社怎么解释?”“合作社是劳动人民的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权归劳动人民,派党支部书记去领导道理讲不通;就是派支部书记去也得叫他先入社,按社章办事,参加领导,否则就不合乎民主办社的原则”。

诸如此类的说法,其目的和实质,就是合作社不应当由党来领导,合作社不要党的领导。

我们认为:凡是这样说或有这种看法和思想的人,除了一少部分是由于阶级觉悟不高,存在糊涂观念以外,都是别有用心的。

手工业劳动者,是小生产者,时刻滋长着资本主义自发倾向,在千百万小生产者的汪洋大海里,没有党的坚强领导,手工业劳动者是不可能走上共同富裕的合作化道路的。潍坊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就是党的胜利。这一胜利,以铁的事实证明:在手工业合作组织的发展过程中,任何一项工作,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党的领导,手工业合作社必须无条件地接受党的领导,这是一条千真万确的真理。  (完)

注:此书由市轻工行业办公室副主任孟江借于原市二轻局局长杜世兴,并亲自打字全部完成后,登录此网络平台供大家阅读浏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