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门类介绍
    

门类介绍

不该被遗忘的盛名清初篆刻流派 安丘印派

发布日期:2018-02-07 浏览次数:14168

不该被遗忘的盛名清初篆刻流派 安丘印派


2018年06月02日 04:09 新浪网 作者 历史的世纪


安丘,古名渠丘,春秋时得名。《史记》记载汉高祖八年封将军张说为“安丘懿侯”,食邑古渠丘地三千户,国名“安丘”。安丘历来文人荟萃,名人辈出。明清时期安丘先贤在篆刻创作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成为江北地区极其重要的艺术流派——安丘印派。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篆刻流派出现于明代中后期,最早主要在江南的苏浙皖闽等少数省份地区形成了蓬勃发展的兴盛局面,而山东属于发展比较缓慢的地区。直到明末清初安丘张氏家族印人的出现才将这一局面逐渐打破。安丘张氏家族以诗书、官宦为盛数代传承,自明后期到清末三百余年间先后产生进士7名,举人4名,被周亮工誉为“渠丘文献世家”。家族内进士及第的张绪伦和其兄张嗣伦、张继伦皆为当时的名士,被称为“渠丘三张”。

“渠丘三张”雅好诗书篆刻,广交才俊,并开始接触当时的著名印人。崇祯十三年即1640年曾任湖广道监察御史的张绪伦与当时的印人温如玉、刘正宗、王之臣等人多有交往,尤其是温如玉。温如玉字白雪,号伯坚,姑苏长洲人,工真、草、行、篆、八分,独辟一家。尤工印章,临摹古帖,知名一时。温如玉早在万历中期就来到山东胶州,开始在山东从事艺术活动,在《渠亭印选》中收录有温如玉为张绪伦治的五方印。张绪伦三兄弟对篆刻的雅好和与印人的广泛交往,尤其是温如玉等在此期间的实际影响与带动,透露出安丘印派出现的曙光。

张贞生于1637年,字起元,号杞园,别号渠亭山人。自幼天资聪颖,7岁入学,教以《养正图说》,即能明其大义。13岁补府庠生,治举子。康熙十一年35岁时选为拔贡,入太学。康熙十八年举为博学鸿儒,托母病不就。后又诏试太和门,御试第三名,授翰林院孔目,仍不赴任。

张贞从少年时代就开始治印,而对他篆刻产生影响较早的印人也是温如玉,受温如玉影响张贞 19岁时治印即小有成就。而在篆刻上对张贞先后产生影响的还有两个重要人物,即周亮工和程邃。

周亮工于明万历四十年即1612年,字元亮,是明末清初的文学家、篆刻家、收藏家。周亮工出身书香门第,父曾任浙江诸暨县主簿。周亮工年少随父出游,广交朋友。后于明崇祯十三年即1640年中进士,次年进入仕途,为潍县县令,守城有功,“举天下廉卓,行取入京师”,后到浙江、福建等地为官。清康熙元年即1662年十月,周亮工以佥事起用补山东青州海防道,在此期间与张贞结识。

周亮工对篆刻的偏爱极大地促进了张贞的篆刻创作,他收藏的大量精美印章使张贞视野更加开阔,篆刻境界为之一振。此后张贞的足迹不仅在山东,还“远游燕、赵、吴、越,访海内名儒”。

张贞三十岁后泛舟江淮,做客吴越,所到之处便与当代贤士互相讨论,与南北印人均有了广泛的交往,其中最重要、交往时间最长的印人就是程邃。

程邃字穆倩,别号垢道人,为明清时期著名的篆刻家和书画家,他与张贞交往之时曾为其治印数方。除了温如玉、周亮工、程邃三人之外,张贞还与不同流域、不同流派的数十名印人都有交往,还为一些印人印谱作序。学养丰厚、游历广泛、藏书宏厚的张贞,篆刻以先秦、两汉印为根基,借鉴各派优点,经过大量的艺术化创作,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使自己的篆刻艺术达到了当时一流的高水平,由此进入了杰出印人的行列。

张贞的治印以平妥静雅为貌,富有书卷气质,用刀含蓄中和。加之与南北广泛的篆刻交流,使其视野更广,认识更深,吹响了安丘为清初篆刻重镇的号角。张贞篆法精深,但是在其所辑自刻印《纪年印笺》中记载“性多偏嗜印章小道,与寄尤深”。

张贞作为一名高层文人社交圈中的佼佼者,他的文化传播南北。而他的交游绝非仅是篆刻,更多的是在学问和诗文书画方面,也是由于学问的支撑和诗文书画的滋养,使他的篆刻更是不凡。

张贞的篆刻技艺所达到的高度,无疑在当时成为山东地区成为领袖,因此也影响、吸引和引导着附近的印人。在清初家学之风还非常浓厚的时代,张贞最先把篆刻技艺传给了他的三个儿子,张在辛、张在戊、张在乙,人称“渠丘后三张”。

张在辛是张贞的长子,生于1651年,字卯君,号柏庭,康熙二十五年即1686年中拔贡,晚年授观城教谕辞不就。他少承家学,自12岁就篆刻印章,后随父北到燕赵,南游吴越,结交了天下的名人。张在辛承家传,篆刻、印学造诣都非常深厚,始随父亲张贞,后学周亮工,在张氏家族印人中成就最大,是清初山东篆刻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在安丘城郊建起庭院,和弟在戊、在乙及诸多地方书画家印人一起饮酒赋诗,不谈名利。

与张贞相比,张在辛的篆刻数量更加巨大,品质更加精工,创作手法更加娴熟,篆刻风格更加鲜明,篆刻创作的理性思考也更加成熟,进而将安丘印派推向了顶峰。除此之外,晚年的张在辛将平生篆刻创作的实践进行总结,提炼成了具有印学思想的著作。

6.jpg

7.jpg

8.jpg

9.jpg

《篆印心法》撰写自乾隆三年即1738年,全书分辨明字法、配合章法奏刀之法等六个章节,张在辛不仅将复杂的用刀过程进行精简的概括,还对篆刻名家的刀法进行了辨析。《篆印心法》对后来的篆刻发展史产生了很大影响,是山东篆刻理论研究史上极为重要的开篇之作。

张在辛的两个弟弟张在戊、张在乙受父兄的影响,在篆刻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张在戊书法篆刻皆工,曾集汉唐以来官私印典籍著述,著成《宝典》一书。张在乙精书法,篆刻深得家法精要,著有《苍云书坞诗文集》。

安丘张氏家族从张绪伦、张嗣伦、张继伦三兄弟的“渠丘三张”开始接触篆刻,奠定家学基础,透露出安丘印派出现的曙光。到张贞四处游历,广交印人,吹响安丘清初篆刻重镇的号角。再到张在辛、张在戊、张在乙的“渠丘后三张”,提炼印学精髓,形成篆刻著述,将安丘印派推向顶峰。张氏一门篆刻技艺代代传承形成了篆刻世家,但安丘印派又是如何发扬光大,做到影响冠绝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