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保护发展
    

保护发展

鸢都潍坊非遗保护渐入佳境

发布日期:2018-04-08 浏览次数:6152

新闻中心2018年03月30日 10:50 潍坊大众网


地处山东中部的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极其丰富。近年来,结合国家传承保护传统文化的利好政策,潍坊文化部门大力推动非遗创意经济,逐步迈入非遗保护的佳境。

  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潍坊又称“鸢都”,历史底蕴厚重,曾是著名的手工业城市,素以“二百支红炉,三千砸铜匠,九千绣花女,十万织布机”名扬天下。这里是世界风筝的发源地,也是我国最大的木版年画产地和集散地之一,境内的杨家埠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并称“中国三大年画之乡”。

  聂家庄泥塑生动活泼,融合声音、色泽、动作等多种元素,深受孩子们喜爱;红木嵌银漆器典雅古朴,集艺术性与实用性于一身,常被作为国礼馈赠国际友人;诸城派古琴博采众家之长,空灵回荡的琴声倾诉千年幽情。此外,还有潍坊核雕、潍坊刺绣、周姑戏、茂腔、阴阳鼓、小章竹马、青州花毽……琳琅满目的“潍水记忆”,彰显了潍坊独特的地域魅力。

  促进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有机统一,是潍坊非遗保护实践中始终坚持的原则。

  近年来,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进非遗融入现代生活、融入现代文创产业、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非遗与设计、制造、旅游、演艺等相关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推动产业行业交叉渗透提档升级,不断衍生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持续激发古老非遗的现代创造力。

  当地为加强学术研究,成立民俗学会、工艺美术协会、潍水文化研究会等近百家学术团体和社会组织,出版《潍坊文化三百年》《古风遗韵》《潍水流觞》等300多部专著、丛书。同时,积极扩大影响力和美誉度,连续举办两届传统工艺创意设计大赛和博览周,组织民间传说年画大赛、“乡音乡韵”说唱大赛、微视频大赛等赛事活动,组织传承人赴澳大利亚、意大利、波兰等30多个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活动。

  保护传承理念与时俱进

  开展非遗保护工作以来,潍坊以强烈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省,不断促进理念升级、措施升级、体系升级,推动非遗保护与时俱进。

  第一阶段,从零做起,开展非遗普查调研,摸清家底,确立非遗项目和传承人保护名录,对非遗资源进行必要的挖掘保护。

  其间,潍坊建立健全了完备的非遗保护四级名录体系,目前拥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两项,国家级代表性项目16项,省级代表性项目72项。“非遗职业教育与现代学徒制创新模式”等经验荣获山东省文化创新奖。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16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4》发布的“城市非物质文化指数”,潍坊名列全国二类城市首位。

  第二阶段,2010年,潍坊成立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也是山东省唯一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对潍水文化进行整体性保护。潍坊创新打造了完善的非遗保护载体平台体系,目前拥有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1个,省级生产性保护基地7个;市级非遗项目传习所285个,校园传承教育基地8个。同时建成风筝博物馆、红木嵌银博物馆等非遗博物馆30多个,非遗展示工程项目400多个。

  第三阶段,近两年,伴随社会各界对传统手工艺的高度关注,潍坊努力实现非遗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非遗保护开启佳境。

  “非遗+创意”带来新动力

  得益于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潍坊的非遗保护和利用取得了新成效。

  一方面,“非遗+创意”的理念让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受益。濒临失传的诸城派古琴得到有效抢救,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在全国展演,古琴与长笛、钢琴、小提琴等中外乐器合奏,得到观众点赞。潍坊成为全国风筝冲浪运动的胜地,风筝与帆板海天相逢,创意给冲浪运动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另一方面,“非遗+产业”成为当地群众致富增收的手段。潍坊文化部门联合相关单位,在设计、材料、产品和工艺等方面大胆创新,将非遗、创意和现代科技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了产品高科技含量和文化附加值。目前,全市传统工艺类企业年产值200多亿元,安排就业5万多人。打造青州宋城文化园区、十笏园文化街区等20多个非遗主题文化园区,推动全市旅游蓬勃发展,2017年接待游客超6805万人次,旅游消费总额达到775.88亿元。

  近日,潍坊全面启动联合国“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创建工作。据了解,“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的七个主题之一。“全球创意城市网络”于2004年成立,是全世界富有创造性的城市组成的网络联盟,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继“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的又一重要文化品牌。


  潍坊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孙俐君表示,未来当地将致力于把潍坊打造成文化创意发展的热土,促进文化驱动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推动非遗创意经济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