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传承发展
    

传承发展

探访潍坊高密非物质文化遗产葫芦雕刻民间艺人谭小村

发布日期:2018-04-11 浏览次数:13847

新浪新闻中心 2018年03月22日 20:46 潍坊大众网


葫芦,因外形美观,又与“福禄”谐音,故在民间成为吉祥的象征。由此,葫芦雕刻、彩绘作品深受大众喜爱。今年47岁的谭小村是我市一位热衷于葫芦雕刻的民间艺人。十年的坚持,让他对葫芦雕刻从当初的一窍不通到现在的自学成才,因了这份热爱,他坚持到现在并终有所成。

谭小村是一名退伍军人。当兵期间,曾自学书画,还专门拜师学习刻瓷艺术。退伍后,在我市一家单位上班,一家人过着平淡而又幸福的日子。期间,他一直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利用闲暇时间创作了大量刻瓷作品,这也让他练就了扎实的绘画雕刻基本功。2008年,谭小村失业,家中经济捉襟见肘。谭小村告诉记者:“当时,孩子读小学,父母年纪大,老的小的都需要供养,靠妻子一个人的工资维持不了生活。那时刻瓷也不流行了,我就想另寻出路,便开始摸索着在葫芦上雕刻绘画。”

为减少成本,家住醴泉街道西关新五村的谭小村先是利用自家院子种植葫芦。等到秋天,把收获的葫芦晾晒成型,再挑选适宜创作的葫芦,在上面雕刻、彩绘。谭小村告诉记者:“一开始也没有老师指点,全凭以前学到的刻瓷技术,一点点在葫芦上摸索。由于葫芦是圆形的立体软面,在上面创作需要注意刀功和技法,稍有不慎,一个葫芦便会报废。再加上葫芦雕刻很费时间,十年前销路也不好,根本养不了家。妻子反对,嫌我在家瞎鼓捣,不去上个正经班。最后,我便在村子里开了熟食店,这样既能挣钱养家,也能兼顾自己的爱好。”

记者了解到,十年间,无论春夏秋冬,谭小村每天早晨四五点钟就要起床,到大菜市挑选食材,带回店里一样样打理。中午和晚上是小店的经营时间,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要守在店里。即使这样,他也会忙里偷闲在葫芦上构图描画。晚上关门回家后,才是他可以自由支配的学习创作时间。谭小村的创作室非常简陋,就是在平房前的廊沿下支起一张大大的桌子。他告诉记者:“每天都是忙到深夜,像这个红色的‘百福葫芦’就是我最早创作的作品。到现在,有人给到700元想收藏,我都不舍得,这里面承载了我太多的心血与记忆。”

生活的艰辛并没有磨灭谭小村对葫芦雕刻的炽热情感。十年来,他一边开店,一边学习,创作出大量的作品,力求让每件作品都兼具“灵气”与“血肉”。他的作品内容宽泛,有大件的人物、生肖、风景以及抽象物件,还有生活小创意。其中,一对大件《火龙喷火百业兴旺》葫芦在文展会上受到与会者大加赞赏,并被业内人士高价收藏,创作的葫芦雕刻《韵》和《希望》被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留校收藏,创作的《三贤》彩绘葫芦被我市收藏。

2016年年底,谭小村作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葫芦雕刻传承人被推荐到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深造学习。这次学习,他大开眼界,也懂得了怎样让葫芦创作融入现代生活、融入市场经济,让更多人喜欢上这门艺术。这次学习,也让他真切地感受到民间艺术创作的春天终于来到了,这么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

去年,谭小村选到退伍军人公益安置岗位重新就业。他告诉记者:“有了新的就业岗位,生活便有了保障,我就能全身心地去研究、传承葫芦雕刻。这是我生活中最大的爱好,我会一直坚持下去。我会创作出更多具有高密特色的作品,相信今后的路会越走越宽。”